APP下载

航宇学科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融合发展的探索

2021-11-04王金金田干杨正伟徐志高华明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青年教师

王金金 田干 杨正伟 徐志高 华明军

[摘 要] 以高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问题为分析对象,通过总结学科专业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和教材体系差的特点,分析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师科研学术发展角度出发,探索专业教学与科研学术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科研和专业教学的融合式发展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的促进作用,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航空宇航;青年教师;科研引导;专业教学;融合式发展

[作者简介] 王金金(1989—),男,福建长汀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航空宇航学科专业理论及教学研究;田 干(1982—),男,安徽安庆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航空宇航学科专业理论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10-04    [收稿日期] 2021-05-10

一、引言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创建并迅速发展融合的学科,该学科以物理、数学及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融合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设计、制造工程、制导控制等专业为主干高度综合交叉的学科体系。近年来,我国从探月取壤到天问奔火的自主突破,离不开我國航空宇航学科的快速发展。但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深度交叉高度融合的学科,既需要坚实深厚的物理数学基础理论,又融合创新设计、精确制造、精密加工等工科技术,这给高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目前,高校航空宇航学科青年教师大部分为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在科研上已有一定积累,进入高校后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青年教师还处于起步阶段,且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给青年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青年教师必需迅速将科研学术能力与教学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进而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笔者就个人在科研学术和专业教学融合式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本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问题,探索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式发展模式。

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困境

(一)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学与教难度大

当前,高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所辖专业方向包括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力学和控制等,基础理论涉及“矩阵论”“数值分析”“数学规划”“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专业理论,因此,该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学科。

多学科融合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科活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础课程各学科之间关联性较大、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一门课程涉及多门课程的内容,极大地挑战了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二是专业基础课程繁多、对基础理论依赖性大,往往一门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且必须建立在前期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压力大,接受起来生疏枯燥,最终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专业教材继承性强,学习挑战明显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内对应的知识点综合性强,专业教材对基础知识依赖性较大,但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限于篇幅,无法将其他基础理论二次深入推导分析,一般直接将其他理论拿来引述应用,简化了分析过程,导致内容偏抽象化和理论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另外,航空宇航专业课程又具有很强的试验性,专业教材中的部分理论采用经验化公式进行处理,理论计算和经验公式相互综合,内部知识点相对分散,数量较多,且进行了大量简化。这些因素促使学生在内容理解和记忆上较为吃力,导致重点和难点把握不清,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三)教学投入时效性慢,教研矛盾突出

目前,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且高校的职称晋升与科研直接挂钩,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较为重视科研,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学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青年教师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内容和技巧均需进一步学习,接受起来肯定没有科研得心应手,也没有科研来的见效快,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更倾向将精力花费在科研上,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相对有限。

另外,个人的学术研究一般集中在学科的某个点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而教学则建立在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对象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旦忽视了科研与专业的结合和拓展,则容易导致教学与科研脱节。

实际上,科研和教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或偏颇均会对学生学业和教师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统筹科研和教学,从教学中提炼科研,并让科研反哺教学,实现“两条腿走路”是航空宇航学科青年教师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方向[1]。

教育部在很早以前便意识到这个问题,早在2005年1月,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特别提出在教学方面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通过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当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2]。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其理论内涵就是要求高校教育注重本科教育,高校工作者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3],近年来,教育部文件还注重强调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4]、案例式教学[5]、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那么作为航空航天领域青年教师,如何通过科研引导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和发展呢?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