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11-04张颖一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职业化英语需求日益增大,也对高职英语教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对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张颖一(1992.02.1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講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近年来,我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地位都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迫切需求具有高英语水平的职业复合型人才。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培养本专业相关职业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提高对外英语交际能力,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英语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英语作为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重要学科之一,传统高职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不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式等也存在一定缺陷,完全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相脱离,导致学生所学英语知识无法切实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英语教学缺少实用性、专业性,没有真正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当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课题,为培养更多高英语水平人才,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探索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根本上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率。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1.英语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要求。我国在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改革速度明显加快,市场容纳度不断放宽。一方面,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地区,各行业领域中国外资本入驻越来越高,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企业形式日益增多,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运用技能的人才,才能够胜任这类企业岗位职业要求,因此要想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必须保证专业综合技能与英语实践能力并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以中国石化、华为通讯、中国生物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业发展实力,加深不同文化背景企业集团间的商务交流,增强跨境企业之间紧密联系,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为加强国际经济融合建立起沟通桥梁,英语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英语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才职业素养。
2.英语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阶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引导学生具备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系统性应用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教学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从转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出发,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协调专业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突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自身专业能力,还包括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还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除了掌握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能力外,学生还能够在对外交际、商务活动中,开展简单的书面及口头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未来职业情境中充分发挥自身职业能力,为个人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1.转变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高职教育教学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导地位,及时转变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使英语教学不再仅仅侧重于英语知识结构教学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通过系统学习、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处理方法能力、专业职业技能、社交能力和职业道德等。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理念认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中,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高职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创新英语口语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创新、协作、社交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熟练运用综合职业技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英语学习相融合,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下能够轻松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讲解一些外国相关风俗、文化,使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不同,注意英语交际过程中的文化礼节事项。另外,英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管理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工作生活,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英语知识到实际职业岗位中,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转变高职英语教学关系。教师和学生作为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构成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注入式方法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只有彻底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应注重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培养,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以学生为主导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英语知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英语交流,明确学生英语知识薄弱点。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英语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视角,充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英语交流,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容易导致英语较差的学生英语水平更低,必须分类重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英语公共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高职英语教学可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英语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前教师可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使学生提前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课中注重向学生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情境问题,使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职业特点,为今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在课外,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交际能力,通过播放影片、名人演讲、组织英语小短剧等形式,是学生参与到完成英语任务的过程中来,不仅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
4.革新高职英语教学内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挂钩,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并能在对外交际中灵活运用。高职英语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学内容应满足不同专业需求,以够用、实用为英语教学原则,客观科学地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英语科研组及英语教师可先征询各专业教师对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了解专业基础课要求的英语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听取学生对本专业岗位专业能力的需求,明确不同专业所需的合理英语教学内容,适当采纳学生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明确英语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优化英语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英语教学系统。
5.转变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方法。高职院校应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对英语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英语教学可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机制,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导向,不再以学生成绩高低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从而真实客观反映学生英语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实际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应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一套综合性较强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围绕课堂教学、日常成绩、运用技能等形成多层次教学评价模式,英语教学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上课态度、答题积极性,还包括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评价英语课堂教学成效,考查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英语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另外,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模拟职业岗位英语应用环境,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岗位英语情境表演,并由教师、学生共同对情境表演进行评价,不但锻炼学生英语知识分析、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利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英语教学目标,重构英语教学关系,创新英语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法,提升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更多符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化人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楊静怡.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41-43,57.
[2]羌佳佳.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英语广场,2019(2):116-117.
[3]王育霞.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51-52.
[4]于清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解析[J].国际公关,2020(5):74-75.
[5]李淼.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特色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 2019(09):76-78.
[6]王惠.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途径探析[J].亚太教育,201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