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肝功能水平的影响
2021-11-04罗琴巢仙亮
罗琴 巢仙亮
【摘 要】目的: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恩替卡韦,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对比两组不同阶段肝功能各项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a更低(P<0.05)。结论:相比于拉米夫定而言,恩替卡韦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效果更好,可优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关键词】肝功能;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拉夫米定;肝硬化
在医学临床领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疾病较为多见,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的形成机理可知,乙型肝炎在长期存在人体体内的前提下,会逐渐进入到人体的肝脏细胞内,进而导致肝细胞核内完成病毒核酸复制[1]。相关研究活动证实,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药物,可显著优化患者肝功能,基于此,文章对恩替卡韦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加以研究,详细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间治疗方案差异平均分组,各30例。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59.87±5.43)岁,病程5年10年,平均病程(7.65±2.56)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岁~65岁,平均年龄(59.34±5.21)岁,病程5年10年,平均病程(7.45±2.55)年,两组资料可对比(P>0.05)。
1.2 研究方法
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皆接受保肝和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18),每次100毫克,每日一次,持续用药12个月,研究组应用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0100019),每日一次,每次0.5毫克,持续用药12个月[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阶段肝功能各项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效果更理想(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阶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NF-a、IL-6和IL-10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理想,治疗后,两组IL-2水平显著提升,研究组效果更好(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恩替卡韦逐渐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深入应用。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透明质酸酶、Ⅳ型膠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作为介导体内炎症反应重要介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a是宿主免疫紊乱引起慢性乙肝的关键诱因,而通过给予患者恩替卡韦,可从根本上对疾病加以控制。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NF-a、IL-6和IL-10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情况更为理想,治疗后,两组IL-2水平显著提升,研究组效果更好(P<0.05),说明恩替卡韦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活动。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效果更好,可优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价值优越,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娟娟,张瑞,陈保站,等.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4):1526-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