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1-04郑琳
郑琳
高血压为中老年人群中高发慢性疾病,高血压状态持续数年,大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在患者情绪激动、便秘、剧烈运动、寒冷等诱因下使血管发生破裂,形成脑出血[1]。存活患者中大多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为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本文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40 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40 例作为观察对象,140 例患者均经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均有偏瘫,发病时间均<24 h,均意识清晰能顺畅沟通,均无精神异常。将14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 例。对照组中男41 例,女29 例;年龄50~77 岁,平均年龄(61.02±6.13)岁;偏瘫分级:0 级4 例,Ⅰ级12 例,Ⅱ级44 例,Ⅲ级10 例。观察组中男39 例,女31 例;年龄49~79 岁,平均年龄(60.79±6.17)岁;偏瘫分级:0 级5 例,Ⅰ级13 例,Ⅱ级43 例,Ⅲ级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早期对偏瘫肢体进行正确摆放,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床上对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上肢活动肩、肘、腕及手指关节,肩方向为上、下、左、右伸屈和旋转等,肘关节屈伸,小臂旋前及旋后,腕背伸、腕屈,内外旋等,指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及拔伸,3~4 次/d,5~10 min/次,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及次数。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健侧,健侧帮助患侧活动。下肢活动髋、膝、踝、足趾关节,髋、膝关节进行伸屈,内外旋,内收外展,3~4 次/d,10 min/次;活动踝,进行背屈,左右旋转,3~4 次/d,5 min/次,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及次数,待患者病情好转,肌力达Ⅱ级以上,进行主动运动。先在床上进行坐位训练,而后进行站立训练,站立训练开始健侧为重心,逐渐向患侧转移,站立训练后逐步进行行走训练,由原地到扶墙行走,由平地行走到上下楼梯训练等,训练强度逐渐加强,患者独立行走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洗漱、吃饭、如厕等,训练过程中要多与患者交流,多鼓励、多肯定,让患者对康复过程充满信心,及时发现患者心理变化,予以疏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ADL 及FMI 评分,干预前后采用ADL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2]。干预前后采用FMI 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改善越好[3]。②NIHSS 评分,干预前后采用NIHSS 评定患者神经缺损情况,NIHSS总分45 分,分值高代表神经损伤重,分值低代表神经损伤轻[4]。③SIS 评分,干预后采用SIS 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分为5 大项,包括行动、力量、手功能、情感交流、记忆及思维,每项部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 及FMI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ADL 及FM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DL 及FMI 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 及FMI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 及FMI 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2.3 两组干预后SIS 评分对比 观察组行动评分、力量评分、手功能评分、情感交流评分、记忆及思维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SI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干预后SI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疾病,此病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由于出血部位在脑组织的渗透,使脑组织一侧受到压迫,患者就会出现偏瘫,临床表现为上下肢、面部肌肉及舌肌下部运动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6]。传统观念认为多卧床休息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恢复,但临床实践证明,病情进入稳定期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康复训练可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防止患者卧床使生理机能下降;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骨骼、关节及皮肤发生废用性萎缩;还能使大脑突触活化、发芽、再生,形成重组;康复训练可防止肢体痉挛进一步发展,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脑出血早期康复训练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72 h 开始的功能锻炼,对于昏迷患者在发病1 周后即开始功能训练[7]。早期康复训练模式是一种尽快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干预模式,对患者采取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的肢体康复练习,早期进行肢体的正确摆放,对患肢进行伸屈、按摩、挤压,防止肌肉萎缩,降低肌肉紧张度,而后进行坐位、站立、行走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最后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不断鼓励,增强患者治疗信心[8-10]。本文对本院近期收治的140 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ADL 及FMI 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动评分、力量评分、手功能评分、情感交流评分、记忆及思维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作用显著,建议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