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克力芝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IV 感染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1-11-04石峰刘敏李明俊刘倩吴玉珊何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青年组抗病毒血脂

石峰 刘敏 李明俊 刘倩 吴玉珊 何坤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690 万HIV 感染者,其中约46%患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治疗[1]。持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抑制HIV 病毒复制,让艾滋病从致死性疾病演变为一种慢性病,但ART 药物使用导致的药物毒副反应也日益凸显。目前LPV/r 是我国艾滋病患者一线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唯一可选择的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已有研究显示LPV/r 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但该药是否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血脂代谢影响的程度相当,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影响是否一致,目前尚无数据证实,故本研究旨在了解LPV/r 对不同年龄及性别的HIV 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便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制定ART 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9 年11 月间在重庆地区启动以LPV/r 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方案进行初始ART 治疗的HIV 感染者68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 例,女31 例;年龄18~68 岁,平均年龄(42.0±14.6)岁。68 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37 例(54.4%),女性组31 例(45.6%);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0 岁)35 例(51.5%),中老年组(≥41 岁)33 例(48.5%)。排除标准:年龄<18 岁;不规律服药者(年累计漏服药物时间>1 月);可能引起血脂改变的其他全身性疾病;观察期间更换不含LPV/r 方案抗病毒治疗者;有血脂代谢异常且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础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收集ART 治疗前的血脂基线数据及ART治疗后3、12 个月的血脂数据。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脂水平的变化,并以性别及年龄分组,比较不同时间段组内及组间血脂水平的变化;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9 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将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为:TC≥5.18 mmol/L,LDL-C≥3.37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上述指标中任意一项异常即定义为血脂异常[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病毒学抑制情况比较 68 例患者治疗前,CD4+T 淋巴细胞≥200 个/μl 的患者28 例(41.2%);治疗12 个月后,CD4+T 淋巴细胞≥200 个/μl 的患者54 例(79.4%)。治疗12 个月后,CD4+T 淋巴细胞≥200 个/μl 的患者占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2,P=0.000<0.05)。

2.2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68 例患者治疗前血脂异常率为80.9%(55/68),其中TG、TC、HDL-C、LDL-C异常率分别为45.6%(31/68)、22.1%(15/68)、51.5%(35/68)、25.0%(17/68);治疗3 个月后,患者血脂异常率为88.2%(60/68),TG、TC、HDL-C、LDL-C异常率分别为80.9%(55/68)、33.8%(23/68)、33.8%(23/68)、25.0%(17/68);治疗12 个月后,患者血脂异常率为91.2%(62/68),TG、TC、HDL-C、LDL-C 异常率分别为77.9%(53/68)、38.2%(26/68)、35.3%(24/68)、25.0%(17/68)。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3、12 个月后血脂异常率均升高,其中治疗12 个月后TG、TC 异常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0、4.225,P=0.000、0.040<0.05)。

治疗3、12个月后,患者TG、T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 个月后,患者LDL-C 水平逐步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患者TG、TC 水平低于治疗3 个月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8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mmol/L)

表1 68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男性组TG 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TC、HDL-C、L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男性组与女性组TG、TC、HDL-C、L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女性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青年组与中老年组TG、TC、HDL-C、L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青年组TG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中老年组TG、TC、HDL-C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中老年组TC 水平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表3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青年组治疗12 个月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近10 年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率的前三位;其中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 的独立风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3],TG 水平每增加1 mmol/L 可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4~1.8 倍[4,5]。高脂血症也是ART 的一个并发症[6]。因此,在接受ART 的HIV 感染者中,提高对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更多的患者选择二线ART 药物治疗,由蛋白酶抑制剂引起的高脂血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6]。因此,本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LPV/r 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IV 感染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

HIV 感染后导致内脏脂肪重新分布,脂肪组织是炎症介质产生的主要场所,炎症因子产生后导致血脂在肝脏代谢异常从而出现高脂血症[7,8]。本研究中收集68 例HIV 感染者资料,其中在进行ART 治疗前有80.9%患者血脂出现异常,治疗12 个月后TG、TC 异常率分别为77.9%(53/68)、38.2%(26/68),高于治疗前的45.6%(31/68)、22.1%(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ojas 等[9]研究结论一致。研究中并未发现该方案对LDL-C、HDL-C 存在明显影响,与Martin 等[10]研究结论不一致,考虑与人群种族、地域差异有关。同时发现ART 治疗后患者血脂升高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前3 个月内,此后持续维持在较恒定水平,并未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血脂指标进行性升高。对使用含LPV/r 方案抗病毒治疗的不同性别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男性组TG 水平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含LPV/r 药物ART治疗后对男女患者血脂均有一定影响,但药物治疗12 个月后,两组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男性患者血脂异常情况较女性明显[11],且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故男性患者使用含LPV/r 的方案抗病毒治疗时更应高度警惕其血脂情况。同时对不同年龄患者基础血脂数值及药物治疗后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年龄患者基础血脂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治疗12个月后,中老年组TC 水平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应当尽量慎重选用LPV/r,如果必须使用,则应定期随访其血脂水平,早期发现血脂代谢异常,及早干预,以降低ASCVD 的风险。

LPV/r 对血脂存在较大影响,但该药是我国艾滋病患者一线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唯一可选择的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对HIV 感染者来说,ART 对于降低其病死率和发病率的益处远远超过了其对心血管疾病可能的潜在危险性[12],故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选用。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总结经验建议如下:①针对中老年患者等有心血管疾病等高危风险的人群要慎重选用,若必须选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脂、心肌酶谱、心梗三项,并需监测脂肪组织分布情况,定期行颈部血管彩超关注其颈血管粥样变化情况;②发现血脂异常,及早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膳食,每日行>30 min 中等强度锻炼,并调整ART 方案(如整合酶抑制剂等),必要时根据高脂血症的分型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予以干预,如瑞舒伐他汀、贝特类药物等;③如有血栓及粥样斑块形成,则建议在条件允许下行抗凝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此外,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无法明确随着用药时间的继续延长血脂水平是否持续升高可能;有待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进一步了解LPV/r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血脂的影响。

综上所述,HIV 感染者进行ART 常规治疗后,其血脂变化也应重视,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定期检测血脂变化。

猜你喜欢

青年组抗病毒血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你了解“血脂”吗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