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21-11-04张鹏
张鹏
踝关节在人体基本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承担人体的负重,连接着人体的小腿与足部部位,其主要构成可分为胫骨下端关节面、距骨滑车、腓骨下端关节面[1]。在踝关节疾病中,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以止痛药物或手术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因而,对于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是踝关节创伤外科中需要重视的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治疗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治疗,具有创口小、操作简易、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当中,且疗效显著[3]。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 例。实验组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8.42±5.52)岁。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38.25±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常规检查,均给予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在手术开始前进行X 线、超声、CT 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受累关节的基本情况,并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在跟腱外侧做一个弧形的纵切口,并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充分暴露患者的踝关节部位,随后剔除碎裂骨、死骨、纤维肉芽及其坏死组织,修正新鲜松质的骨面及骨端,仔细观察并且修正内外踝穴的软骨面,确保患者胫骨远端穹窿与距骨背侧圆顶间可以正常接触;能过C 型臂X 线机观察,将2 枚钛合金克氏针钻入胫骨远端至距骨位置进行临时固定,随后在踝关节间隙处置入异体骨,在临时克氏针位置置入2枚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并且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包扎完好后,应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实验组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手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并空悬患肢,麻醉满意后标记血管、神经,以此制定手术方案,给予持续注射等渗压盐水,应用关节镜探查踝关节腔内情况,并对关节软骨面实施操作,分别剔除碎裂骨、死骨、纤维肉芽及其坏死组织修正新鲜松质的骨面及骨端,仔细观察并且修正内外踝穴的软骨面,确保患者胫骨远端穹窿与距骨背侧圆顶间可以正常接触,在踝关节处置入异体骨,用C 型臂X 线机检查对位情况,确认满意后置入2 枚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包扎完好后,应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及治疗前后VAS 评分、ADL 评分。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采用VAS 评定疼痛程度,分值在0~10 分,分值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采用ADL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对比 实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对比()
表2 两组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VA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ADL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ADL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ADL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近年来,受外力碰撞、关节称重失衡所致的足踝创伤性关节炎发病率持续递增,若未及时予以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关节疼痛难忍,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致残,因此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虽然能缓解病症,但其属于开放性手术,切口较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慢,易产生较多并发症,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运用于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方面的限制较大,不是最佳的首选治疗手段[5,6]。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当中,关节镜技术能够改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缺点,具备微创、操作精细的优势,且术后恢复速度较快,不仅满足了患者对于创口美观的需求,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压力与经济负担,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7-9]。本文对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给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体现了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操作简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影响小的优势。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相比,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微创术更适用于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10]。
综上所述,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