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视域下构建“四链耦合”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思考

2021-11-04陈盛兴李胜芮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生态圈重庆大学生

陈盛兴 李胜芮

(重庆文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重庆 402160)

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关键是要释放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环重庆高校创新生态圈的建设,有利于助推高校科技成果在当地直接实现转化,有利于实现产学研创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环重庆高校创新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要求,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是国家近几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重要举措。近两年来,重庆市首批立项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重庆高校到底怎么建设创新生态圈,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怎么助推高校人才培养这一问题,本课题组认为就是要实现生态圈内“政策链、平台链、产业链、服务链”的配套耦合。

一、环重庆高校创新生态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从创业基本情况、创业政策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创业教育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针对重庆22所高校的本专科在校学生发放调研问卷2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72份;针对毕业已离校正在创业学生发放调研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这些问卷采用SPSS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调研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一)创业者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创业精神的缺失

创业的兴趣是表现为被创业活动所吸引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对创业的认知体现在把创业当作什么样的事情来对待,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说明重庆地区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认为开办公司是创业的途径和方式,而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创业是什么,大学生选择创业时,一般创业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并解决其就业问题,属于生存形态的创业[1]。

2.创业自身能力的不足

在大学生的创业经历中,创业者自身的能力水平不高。所谓自身能力,包含知识储备、个人沟通表达能力、创业的意识以及对环境的掌控能力等一些方面。很显然,在相同环境下,个人自身能力优秀的创业者更容易在创业中获得较高的成功概率。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根据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自身能力进行了5个维度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各维度描述分析

(二)创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体系的不完善

当下社会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但大都是宏观政策,对于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管理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降低政策执行的效率。

2.创新创业的激励和向导机制缺失

当前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是处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和扶持的发展阶段,一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执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时没有落到实处,二是面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在宏观政策框架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上是有心而无力的,需要制定出切而实的扶持执行政策。

(三)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问题

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说是决定了大学生创业的规模以及创业的持久度。从大的世界范围看,较为成功的初创企业一般是较为集中地聚集在一起。我国的社会环境一直给后代灌输先成家再立业的传统思维理念,在院校学生毕业后选择创新创业,这样的社会环境导致很多院校毕业的创业者初入社会受到了很多的阻力,因而望闻却步。

(四)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创业教育,但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达到的预期效果并不理想,总的来说,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是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一些小的偏差,导致相关课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只有少量的课程占比是针对学生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院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形成一定的体系,殊不知将创业教育融入各课程体系之中,在各科的教育中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创新创业的教育师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创业教育要求从教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市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处于初步增长阶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还需要院校的培养和重视。

(五)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中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特别是人格和品质方面的影响远比学校的教育更长久。我们当代大学生大部分的家长受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很好的规划,很少要求创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创业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创新创业活动最重要的需求是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需求,表2统计了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调研中创业活动的需求要素。由上述调研可见,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最需要的还是资金支持,其次是家庭的支持,说明重庆地区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阻力是来自资金问题和家庭环境[2]。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需求要素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地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四级进阶”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级为当代创新创业理论与通识教育,覆盖全体大一新生,萌芽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基础知识,打造创业启航站。二级为创新创业的重点教育课程,面向已经通过考核的大二级学生,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打造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训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业实战经验。三级为创新创业系统教育课程,由专业的创业教育老师对学生已有的创意或创新产品原型进行导学科研,系统性地研创,参与校级别的实验室项目。四级为创新创业精英教育课程,针对已有创业目标与企划的大学生提供在产业孵化园真实创业的种子器,通过注册企业、担任法人代表或股东精细打磨学生的产品创新思域、分析决策能力、管理经营头脑,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本次研究提出“四横四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四横四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二)探索“四创递进”的创业合伙人人才培养路径

根据“四级进阶”的课程体系,打造“四创递进”的创业综合体,此模式已经成功实施两年,合来讲,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创业类型应该是金字塔形,从上到下四层分别是跟创、学创、研创,和自创,而其比例大约是55%、30%、10%和5%。将深化“四化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改革,通过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进一步推进“四化”的实现。

首先,需要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化,更新一套人性化的教学立体评价体系,使得课程评价真实反馈教学效果。其次,创新课程教学导师化,邀请合作企业协同推进,授课教师以创业实战经验丰富企业经营者为主,导师即教师,导师既是创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创新创业企业的实际运营模式。第三,授课平台数字化,作为学校方运用合作企业自主开发的平台软件,建立创业模拟实验室,参与的学生通过模拟商业运作、模拟创新创业实战演练,形成体系化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综合的创业经验[3]。

(三)构建“四链耦合”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造“中国西部创谷”

借鉴“斯坦福大学——硅谷”创新创业运营模式,构建“一谷四圈”:即以重庆沙坪坝大学城为核心,重庆大学牵头,涵盖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谷;同时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环重庆邮电大学创新生态圈、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一谷四圈”的构建,重点打造“四链耦合”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创谷。

打造优化完善的政策链,为创新生态圈的双创人才培养注入“阳光”。打造整套完善的政策链可以让学生以注册公司、组建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参与众创空间等进行创业实践,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科学折算为学分,再计入学业成绩

建设要素齐全的平台链,为创新生态圈的双创人才培养培育“土壤”。引进知名企业联合开展线上通识教育和线下精英教育,打造创业教学中心,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让创新创业理论教学、项目实练、产品研发模式、创新意识培养交互相融。

培育优势突出的产业链,为创新生态圈的双创人才培养注入“水分”。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众创空间等载体,培育与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业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巩固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成果,使创意转化为创新,开发新兴创业者的内在潜能

建立功能完善的服务链,为创新生态圈的双创人才培养净化“空气”。按照“集中遴选一批、对外聘请一批、选送培训一批”的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型、竞赛指导型、孵化育成型、政策服务型导师队伍,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得到训练,定期开展教学方式创新研讨会,周期性地更新补充创业导师人才。

猜你喜欢

生态圈重庆大学生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新区制造生态圈
在这里看重庆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构筑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