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研究

2021-11-04张铎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塞罕坝建设者弘扬

张铎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新时代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林业生产建设,弘扬绿色环保观念,推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研究塞罕坝精神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有利于实现“双增”目标,促进新时代林业科学发展,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塞罕坝精神的形成过程

知史方能知今。了解塞罕坝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明晰塞罕坝的重新发展与创建过程,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积累宝贵历史经验与借鉴,为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其精神的具体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塞罕坝的历史背景

“塞罕坝”是蒙语与汉语的结合,含义是“瑰丽的高地”,位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汇地带,曾被喻为“森林之海洋、动物珍兽之乐园。”历史上这里地狱广阔,森林茂盛,南宋时期被美誉为“万里松林”。

然而到了清朝末期,封建腐朽制度落后,外来势力侵略严重,战争频繁。在清政府势力衰微、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紧缺,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围场的林木被砍削伐倒,对森林的保护程度下降,又因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到20世纪中期,这里的林木被破坏的所剩无几,原来茂盛的森林和繁多的动物逐渐消失。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塞罕坝由壮丽繁盛、树木蔚然的捕猎围场变成了荒凉空荡的沙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部为恢复其环境,制定了专业化的科学方案,19世纪60 年代决定建设塞罕坝林场及机械化农场,筑造木材生产厂房,积累在海拔高、风沙大、温度低的情况下栽培树苗的方法经验,收集运营大型人工林场的先进策略。

(二)塞罕坝的重新建设与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它位于高海拔、高寒地区,狂风多,土地沙化严重。塞罕坝建场之初,基础设施简陋,食品资源也十分匮乏。一年中严寒天气较多,大雪冰封道路,使得交通运输不便,塞罕坝改造者们处于一种半隔绝、半封闭的环境中,他们周围没有学校、医院等机构,更没有娱乐设备。

但正是在这样尤为清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心怀坚定的意志,克服了重重苦难,建造了一百多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从建场之初的百分之十提高到近百分之八十,森林总蓄积量得到显著增加,塞罕坝建设者在高寒之地上成功建设出了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成为生态建设的典范。

2017 年8 月,面对塞罕坝人的光辉壮举,总书记曾言,五十多年来,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在气候寒冷的荒芜沙漠上辛勤奉献,构建了坚实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在塞罕坝林场建设和几代人的辛勤奋斗中培育形成的,它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体现。

二、塞罕坝精神的基本内容

几代塞罕坝人民不断奋斗奉献的过程中同时逐渐形成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该精神的构建是由艰苦创业为核心,凭忠诚使命为指向,以开拓创新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它彰显了建设者伟大的理想信念,是几代塞罕坝人民在探索和拼搏的实践中形成的。

(一)以艰苦创业为核心奠定新格局

艰苦创业精神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解决塞罕坝一系列生态问题,既要切实进行实践行动,又要着力从思想上树立观念,以艰苦创业精神为基础展开行动。塞罕坝人从思想和行为上保持一致,切实通过精神建设为发展建设提供动力,提出新的科学建设方法、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奠定新格局。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构建塞罕坝精神的重要基石。塞罕坝位于气候恶劣的寒冷荒地之上,每年平均近7 个月有寒冷积雪。塞罕坝人餐饮条件差,其住宿条件更为简陋,居所阴冷。但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塞罕坝建设者凭借艰苦创业的精神,开荒植树,攻艰克险,创建了中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塞罕坝林场正是在艰苦奋斗的精神的支撑下,通过建设者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来建成的。

(二)以牢记使命为任务直面新挑战

塞罕坝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的奋斗,是因为他们有着清晰明确的奋斗使命,来勇敢面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清晰、明确、坚定的使命是他们的“指南针”和“定盘星”,指引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号召,铭记修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绿色自然资源的历史使命。凭借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五十多年间,塞罕坝建设者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接续奋斗,最终把塞罕坝从贫瘠荒地建设成茂盛林地,创造了生态林业建设史上的绿色丰碑。而这正是塞罕坝人们始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把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感转化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的结果。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它“集中反映着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的指导思想和主张”[2]。“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从多个层面起到了指向性作用,其中“美丽”这一奋斗目标为生态建设层面指明方向。塞罕坝人正是谨记我们对美丽中国、美好环境的向往,牢记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使命,才遵循客观规律踏实实干,化解了前行道路上的重重苦难和阻碍。

(三)以开拓创新为追求开启新征程

开拓创新精神是塞罕坝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深入推进林地建设,是使得生态目标最终实现的有效保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正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信念力量支撑,才解决了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促进林木的生长培育。

因缺乏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造林的经验,塞罕坝建设者在建设之初栽下1000 亩树苗成活率不足5%。从其他地区运输而来的苗木由于气候和土壤不相适应,十分难以存活。若想实现在该地区建造成片森林的目标,塞罕坝人必须创新技术,培养出能在当地生存,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树苗。塞罕坝人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始进行技术上的攻坚克难。

通过不断地考察,他们对以往的遮光栽培技术进行创新改造,结合塞罕坝地地理环境,实施了全光育苗新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还研究了生长抗风抗沙的高质量植株的技术基础,提高了树木成活率,逐步解决了在扩大林地面积的建设中出现的原材料不足的难题。在播种方面,建设者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创新播种方法,加工改造国外的播种器械,使之更适合生产,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四)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催生新动力

以绿色发展思想为主要推动力,从思想层面和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层面上实现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是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思想前提。塞罕坝林场的林木覆盖率在五十五年之间由之前的的不到百分之十五提高至近百分之八十;同时,绿化土地显著增加,森林蓄积量增长了近30 倍。塞罕坝建设者不仅将高寒荒漠转变成蔚然林障,更凭借辛勤的汗水,执着的信念开发出一条重视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例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演变进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促进生态的发展,必须要用绿色发展精神教育人民群众。通过实施对党和群众的环境保护教育,使党和人民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走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推动中华文明的科学永续发展。

三、塞罕坝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2017 年8 月,总书记曾指明,全体人民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保护自然资源,使得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达到统一与平衡,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几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伟大实践创造,取得了优秀成果,形成了塞罕坝精神,而这一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

自从建场之初以来,向塞罕坝的林场建设中累计投入近三亿元,其中中国政府投资约两亿元,其余由林场进行筹备。截止到2009 年底,塞罕坝的林地面积高达一百多万亩,其中森林蓄积量为一千多万立方米,林木价值高达四十亿元,每年提供给当地社会的总收入超过六亿元,其中旅游门票可达到四千万元的收入,在生产发展中上缴利税额近亿元。塞罕坝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只有维护好人民根本的经济利益,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积极加入到推动国家富强的奋斗伟业当中。该林场能够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同时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取得生态效益的重要保证

当今国内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环境问题众多,这给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实现伟大创造、伟大实践的过程提出了严峻要求。新时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水平的增长,但同时引发了环境污染、自然生态条件恶化的问题,森林等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而塞罕坝精神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效益,塞罕坝人工林场的建成能够阻隔北部的沙源,减少了风沙的侵蚀,涵养了水源,有利于提高当地土壤和用水的质量,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与安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真正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国特色五位一体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带来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会进一步影响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而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实施良好的环境保护措施,塞罕坝精神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工业文明的极大发展,多样化的科学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环境治理,按照马克思所讲的人与环境发展的影响和联系,一个优越开放的发展环境,对人思想发展起着引航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曾经存在管理不严、治理不力等问题。塞罕坝的有效治理,一是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劳动的岗位,有力地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在塞罕坝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榜样人物带动形成了良好风气,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弘扬塞罕坝精神在培养优秀负责的人才、宣传科技创新的作用、提高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利于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四是让广大环境工作者及新青年坚定生态建设斗志,从思想和行为上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为我国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社会文明环境。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明晰其在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内涵,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更加自觉地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避免仅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错误行径,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努力把生态文明优势变成经济产业优势、社会优势,最终实现多方面共赢的格局。在回顾和总结塞罕坝精神的历史发展、学习和实践塞罕坝精神的基础之上,新时代的我们应一如既往地弘扬塞罕坝精神,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伟大梦想路径建构提供生态思想内核、环保实践路径和绿色价值导向的支撑,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塞罕坝建设者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福照到家!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