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团体心理干预研究初探

2021-11-04姚力柔田艳肖德卫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替代性公共卫生团体

姚力柔 田艳 肖德卫

(1.贵州医科大学;2.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观山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社区医护人员是工作在最基层、最一线的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他们直面未知的突发危险和社会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危机[2]。有学者研究表明,心理干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应予以重视,完善的危机事件防控系统应包含对一线医护人员心理行为的预防和干预[3]。故本研究旨在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其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从某市140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两个社区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自愿原则下选取93 名医护人员进行团体心理干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1)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4]。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由刘贤臣等人于1998 年编制,共含24 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1(没有)~5(很重)。量表总分范围24~120 分,其中≥50 分为检出PTSD,50~59 分为轻度PTSD,>f60 分为中重度PTSD。量表分数越高,视为PTSD 症状越严重。量表分半信度系数0.95,重测信度系数0.8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5]。采用韩雪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共38 个条目,每一条目根据社区医护人员灾难救助后的心理感受分为“从不”到“总是”1-5 级评分。任意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超过理论中值即被界定为出现替代性创伤反应。总信度是0.93,各维度信度为0.73~0.92,信效度符合标准。

2.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成员: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管理人员等组成。心理干预的主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等形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基线调查。对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说明,签订《知情同意书》、《保密协议》,并多次强调本研究活动的保密性质。然后使用PTSD-SS 和替代性创伤问卷对所有成员进行调查,得到前测数据。第二步:干预阶段。心理干预方式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引导社区医护人员认识自我心理状态,觉察目前所承受的内部和外部压力、识别当前认知、感受、情绪和行为。然后在心理状态自我觉察的基础上,引导社区医护人员对于压力、以及与压力相关的情绪的管理,促进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心理干预方式二:团体心理咨询,93 人分为6 组,每组14-16 人,以CBT 治疗技术为主导、辅以绘画治疗技术、正念训练等。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认识(2 次团体咨询)——破冰修通、心理状态自我觉察与体验,主要应用CBT 治疗技术中自动思维觉察为主导,通过绘画治疗技术、正念训练等技术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第二阶段自我调控(4 次团体咨询)——主要应用CBT 治疗技术中苏格拉底式辩论、RET 自主表、RSA 为主导,通过正念训练以允许、接纳、理解的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困境;第三阶段成长与巩固(2 次团体咨询)——引导研究对象将在团体咨询中学会的认知方式、技能、行为等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感悟与反思。第三步:效果的评估阶段。完成团体心理干预后,再次使用前测量表对干预对象进行调查评估,得到后测评估数据。

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研究为保证问卷有效性采取现场发放、现场核对问卷的方法。采用EpiData3.1 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主要指标有率和构成比,统计分析主要使用t 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α 取0.05。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情况

93 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1 人(11.8%),女性82 人(88.2%);年龄20-29 岁35 人(37.6),30-39 岁34 人(36.6%),40-49 岁20 人(21.5%),50 岁及以上4人(4.3%),文化程度中专或大专45 人(48.4%),大学本科40 人(43.0%),研究生及以上8 人(8.6%)。未婚29 人(31.5%),已婚61 人(66.3%),离异3 人(2.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前后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替代性创伤得分及阳性率比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前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3.57%,干预后为6.45%,进行t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干预前,替代性创伤阳性率为21.72%,干预后为5.38%,进行t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前后某市社区医护人员PTSD-SS 得分及替代性创伤得分情况比较

应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前后某市社区医护人员PTSD-SS 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

三、讨论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前的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率为13.57%,较高,这与陈海燕[3]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医护人员直面未知的危险、极度的社会压力,且其必须坚守岗位、无处可去,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可能性和感染风险较其他职业高[6]。团体心理干预后其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替代性创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P <0.05),这表明科学恰当的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平衡的重建。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对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替代性创伤的改善具有正性的积极作用,与王发强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对某市社区医护人员PTSD-SS 量表及各维度得分、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及认知反应、生理反应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团体心理干预让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对疾病在心理上更为准确的认识、使用恰当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察觉并利用自身的社会功能,进而促进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正确的心理健康讲座使得社区医护人员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层面上得到较好的改变,学会正确看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他们工作的影响。并且在团体心理干预进行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成长等环节得到了有益的身体放松法和极大的心理支持,进而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给予社区医护人员一定的心理支持[8]。

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团体心理干预对某市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替代性公共卫生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从资本论角度对文化创意品的价值分析
公共卫生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