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汉民族火炕的民俗文化变迁分析

2021-11-04李晓翠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火炕变迁民俗文化

李晓翠

(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黑龙江 鹤岗 154200)

火炕是东北地区地域条件以及自然条件下的产物,火炕的出现大大解决了东北地区人民取暖问题,其发展历史根据考古学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从最初的地表生火转为挖掘炕道生火,到今天东北地区常见的搭建炕道生火,火炕形态不断发展变换,功能也从最初的炙烤工具逐渐转变为东北汉民族的寝具,火炕与东北汉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火炕形成了东北汉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在火炕相关民俗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以火炕为核心的东北汉民族民俗文化——火炕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一、东北火炕的发展历史

东北汉民族火炕实例目前可追溯到汉代,形式为“烟道火墙式”,而关于火炕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旧唐书》中的《东夷传》卷,文献记载中的火炕形态与当下火炕形态大体相同。关于火炕功能的记录不仅包括取暖还包括饮食、休息等。与当代火炕功能基本相似。早期的土炕材料主要以泥土、石头草木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逐渐转变为砖、土、沙、水泥等,甚至部分火炕中还加入了钢筋铁板等材料。目前火炕的应用在东北汉民族的广大农村地区还较为普遍,但由火炕衍生出的东北民俗文化却在不断发生变化。

二、东北汉民族火炕民俗文化的变迁

火炕文化是东北汉民族人民生活需求以及文化发展下的产物,但是当人民生活需求以及文化发展方向发生转变时,民俗文化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尽管历经几千年历史,但火炕文化依旧存在,这表明了东北汉民族对于火炕的特殊情感,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要系统了解东北汉民族文化的变迁,需要从火炕中的风俗习惯、时代对火炕文化的影响以及火炕文化的变化几方面进行。

(一)火炕文化中的风俗习惯

在早期的东北汉民族,受条件限制,通常搭建两铺较大的火炕,一家几代人睡在同一间房子里,炕分为南北两面,靠南墙搭建的叫做南炕,采光较好,较为温暖,由家中长辈居住,北炕搭建在北面,由晚辈居住,同屋居住不仅节省柴草,而且有利于取暖。白天时一家人在南炕上,长辈通通常缝补衣物、纳鞋底,闲聊,儿童则踢口袋,玩由猪羊等腿骨制作的“嘎拉哈”。厨房通常与带有火炕的居室相连,能够在烧火做饭的同时加热火炕,冬季时东北汉民族部分地区会制作“粘豆包”、腌制酸菜,作为冬天的食物。在东北汉民族的发展中,围绕火炕的风俗习惯种类繁多,如在辽宁省部分地区,在结婚时,新郎到新娘家中迎接新娘,新娘的家人会将新娘的鞋子藏到火炕上,新娘盘坐在火炕上,只有新郎找到鞋子才能迎娶新娘。找鞋的过程代表着新郎愿意为新娘经受考验,并且能够解决困难,迎娶到新娘。这种风俗习惯至今还较为流行。新娘被接到新郎家中之后需要坐在新郎家的火炕上,寓意成为新郎的家人。在东北汉民俗文化中,在火炕睡觉需要头朝外,有解释为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到家中的动静,防止盗贼等进入。也有解释为头朝外能够避免窗户的风吹倒人的头防止人被烟气熏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炕文化中还有许多风俗习惯已经消失,包括结婚新年家中给“置办”炕琴,不能踩炕上的枕头等。

(二)时代对火炕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炕的形态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在注重火炕的功能性的同时更对火炕的美观性也产生了要求。在70 年代左右,东北房屋以土房、砖房为主,为增加美观性,通常会在墙壁以及火炕上贴满报纸,后变成贴日历、年画,到今天为火炕以及墙壁容易清洁,通常会在火炕周围贴上瓷砖。“炕席”也是火炕文化下的产物,早期的炕席以竹篾芦苇为主要材料,现代的炕席主要为防火柔软的革制品。

在东北三省的风俗习惯中,通常在新年购买新炕席,站在炕上贴春联、福字,为家中增添喜气。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房屋结构也发生改变,客厅出现,房屋按照家庭成员建设,火炕不再属于公开区域,成为居室里的寝具。而原本在火炕上吃饭的习惯逐渐转变为在餐厅的餐桌吃饭。火炕在美观性提升,舒适度提升的同时,功能逐渐减少。但是东北汉民族的人们依然对它具有独特的感情,十分热爱。

近年来,火炕的功能再次发生改变,火炕文化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外地游客的好奇,在部分东北旅游景区,通常会设置火炕,游客可以感受到火炕的魅力。景区的火炕样式更加美观,结合现代家具设计特点,样式大方整洁,并与周围家具浑然一体。火炕在景区的使用促使火炕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火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东北地区,通常采用地热的方式供暖,在地板下铺设地热管道,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为房屋提供热量。这种方式是火炕的一种变形,是对火炕文化的一种再造,不仅解决了火炕受热不匀的情况,而且更加清洁便捷。

三、民俗变迁中传统火炕情节与现代化追求关系的分析

仅从需求角度对火炕文化进行理解,将难以解释当下土炕的发展现状,从需求角度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取暖工具寝具已经出现,火炕早应被时代所淘汰,现代寝具形式五花八门,舒适度极佳,并且经济实用,但是火炕依旧是东北三省农村地区的主要寝具,要了解火炕至今仍被使用的根本原因需要明白火炕上所寄托的东北汉民族的情感,这是一种心理诉求,是东北汉民族的一种情怀,火炕伴随东北汉民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历史,解决了汉民族生存问题,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对汉民族具有着难以替代的意义。但是时代发展下,新事物的出现,新信息的出现等多东北人民也在产生着影响,二者之间的平衡值得深入分析。

(一)火炕民俗文化传承动因

火炕民俗文化传承至今其最根本、最直观的原因即火炕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解决了取暖难题,并且在取暖功能的基础上功能逐渐拓展,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生活习惯,并且在过去经济与技术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火炕是最经济有效的取暖方式,火炕所需要燃烧材料都取自于农民的作物秸秆、干草木等,成本较低。火炕的搭建也较为容易,即便在今天,从经济角度上看,火炕也具有着很大的优势。火炕是大自然考验下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体现,也是东北地区民众与自然相适应的体现。并且几千年的历史促使人们的怀旧轻缓需要一定的发泄渠道,土炕就是人们情感宣泄的渠道之一,尤其是老年人,习惯以及对过去的情感促使其对火炕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二)时代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民俗文化是千年历史中逐渐形成不断变化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着极强的韧性以及适应性,现代文化的出现尽管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民俗文化会随着时代文化二逐渐对自身进行调整,确保自身的适应性。尽管在此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部分文化不能适时代发展,只能自然消亡。近年来,农村到城市发展的中青年人不断增多,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习惯逐渐发生改变,而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房屋格局以及建筑格局都在发生变化,现代化设施,先进思想潮流等不断涌入乡村,无论是进入城市还是留在乡村,人们的思想都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不断产生变化。现代人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也逐渐发生改便,了解到烟尘对空气的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影响,传统民俗文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信息技术加剧了文化改变的速度,民俗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确保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快自身改变的速度。

(三)东北汉民族火炕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尽管火炕民俗文化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不断发生着改变,但是需要理性看待民俗文化的变化,时下的火炕民俗文化也是在历史民俗文化中不断发展改变而来,因此需要明确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了解必然性的缘由,进而合理的对待不断变化下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主要可以从文化理念的不同以及环保理念的出现两方面进行探讨。

1.文化理念下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在东北地区的城市楼房居室中,普遍采用床作为主要寝具,但部分家庭为顺应老人生活习惯,通常会为老人准备火炕,老人普遍觉得炕比床更舒适,年轻人由于好奇心会尝试使火炕,但尝试过后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床,其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文化理念的不同。老年人对火炕具有特殊的情感,在农村地区,炕不仅是寝具,也是日常交流的场所,冬季邻里之间走动通常会在火炕上聊天游戏,这些都是老人潜意识中赋予炕的感受。而当代年轻人更为注重独处的空间,习惯床的柔软性,在床上会觉得心情放松。这也是当代年轻人赋予床的特性。文化理念的不同造成年轻人难以懂得火炕的魅力,火炕文化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对自身文化进行改变。

2.环保理念下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条件不断转好,火炕经济的优势不在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污染,耗费时间精力等问题,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出,火炕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火炕的存在成为一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立生态宜居的乡村居住环境,火炕的使用不符合乡村建设要求,老一辈人难以理解用了几十年的火炕为什么遭到抵制,难以明确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如何平衡乡村发展与火炕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时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火炕文化的改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四、东北汉民族火炕的民俗文化发展

(一)找到民俗文化切入点,实现民俗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平衡发展

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火炕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已经列上日程,要找到民俗文化的切入点,需要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特点,建立时代背景下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了解民众对民俗文化的需求,通过创新民俗文化形式,改变民俗文化传播路径等,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再造。信息技术发展在对民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技术形式,已经为人们情绪宣泄找到了新途径、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办法,如东北的二人转大秧歌等,随着农村人数的逐渐减少,逐渐走入城市文化广场,走到多媒体平台中,不仅传播范围更大,而且形式也不断得到创新。这是民俗文化传播路径发生改变的体现,而前文中地热就是火炕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具体表现,尽管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文化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二)发挥经济作用,助力民俗文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民俗文化提供了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地方政府部门对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发挥民俗文化的经济效用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以东北特色、火炕文化为主题建立度假山庄、特色景区等,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为防止民俗文化商业气息过重,可以充分结合农村特色对旅游景点进行建设,可以鼓励乡镇居民加入到旅游开发中来,确保旅游景点的“原滋原味”。在发挥经济作用上,还可以创新民俗文化发展思路,将民俗文化进行分解,通过创建主题游戏的方式,促使当下年轻人了解民俗文化,如火炕、二人转、民俗服饰、炕琴、炕席等,在游戏中通过游戏参与者的操作组合,实现对民俗文化的再现。

五、结语

东北汉民族火炕民俗文化的变迁仅是民俗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要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民俗文化变迁的必然性。通过充分了解民俗文化中的主要元素,应用现代技术,改变民俗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民俗文化发展路径,实现对民俗文化的再造与发展。

猜你喜欢

火炕变迁民俗文化
小渔村的变迁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火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火炕
火炕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