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思政教育对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

2021-11-04张静赵娜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资源

张静 赵娜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砥砺奋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大量历史遗留与精神烙印。红色资源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党心与民心水乳交融的历史见证与文化承载,也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最生动活泼也最深刻厚重的教材与素材。

一、高职思政教育面临的冲突与挑战

(一)来自客观层面现实压力的负面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持续进行,越来越多适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相应的,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造成求职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下风。这种来自后端的压力向前传导,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毕业压力大、就业压力大,这些成为悬在每个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头上的“利剑”。

因此,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无不将提高毕业率与就业率作为职业教育的头等大事。相比之下,思政教育对于提升毕业率或就业率的影响均相对间接、隐性,远不及其他专业科目、职业技能教育那般显而易见。因此,不少高职院校逐渐出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失衡的不良倾向。

这种失衡情况的表现形式不一。比如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数量、教学时长被压缩,或随意被其他专业课程挤占等。来自客观层面现实压力让个别高职院校决策层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做起了选择题,而结果往往是思政教育退居其次,成为被边缘化的必修课程。

(二)来自主观层面干扰因素的阻碍与稀释

随着改革开放敞开国门,与物质财富快速增加同步出现的还有越来越多异域思想的快速涌入。这其中夹杂了不少西方腐朽思潮的负面冲击。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成为干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强大逆流。而涉世未深的高职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复杂思想面前缺乏辨识度,极易被西方不良思想侵蚀、诱导,造成其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偏见和误解。而这些错误认知则成为主观层面干扰高职思政教育的障碍,且在不同程度上稀释了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凝聚力,成为制约高职思政教育提升品质与效率的负能量。

不仅是大学生在主观思想层面产生了认识性偏差,即使是这些学生背后的家庭成员中也有不少受到了外来不良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是部分学生家长在工作、生活或社会交往中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功利意识,片面定位物质财富的决定性作用,一味强调物质收入的重要性。这种功利性的肤浅思想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年轻大学生,导致整个家庭弥漫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氛围。这对高职思政教育形成了更为严重的不良冲击。

二、高职思政教育传统模式的常见问题

(一)教育形式刻板单一

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诞生时间一致,发展历程相同,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然而恰恰是这种相对固定的“套路”产生了不利于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后果,也就是教育形式刻板单一的问题。

部分高职思政教育形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形成了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惯性与规律。然而时代快速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一刻不停,原地踏步的教育形式势必与环境的变动状态间产生巨大差距。而这些差距产生的不良后果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生代高职大学生对于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政教育越来越缺少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对出生和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来说,这些习惯了网络化生存的互联网原住民早已不再满足于平面和静态的教育教学形式,而是形成了图像式阅读的立体与动态学习习惯。一旦遭遇“老古董”般的思政教育模式,新生代高职学生必然迅速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不少高职学生对思政教育传统模式极为反感、充满抗拒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2.刻板单一的高职思政教育缺乏时效性。与时代发展脱节的教育教学必然无法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会导致课堂教学成为隔绝于真实世界的空中楼阁。学生或是仅仅为了获取学分而不得不忍耐枯燥乏味的课堂,或是人在心不在地敷衍了事。无论是哪种情况,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二)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长期以来,高职思政课程采取的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路线,课堂上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被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如同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般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过于侧重理论的教学不仅造成众多学生迅速形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也会由于空有理论而少实践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两面人”。也就是说,传统模式下高职思政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成果仅仅体现在卷面和考试分数上,却无法形成指明人生正确前进道路的坐标系。

而在现实中,参加社会工作后,接受这种思政教育的高职毕业生不仅容易曝露出高分低能或眼高手低的缺陷,而且一旦工作或生活中遭遇挫折,三观不正的后果就是好逸恶劳、怨天尤人。

不仅如此,对用人单位而言,选择高职毕业生不仅看重职业院校学生相对卓越的动手能力,也更加期望得到具有工匠精神的优质实用型人才。然而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却渐成常态。这其中固然有用人单位在薪资待遇或管理方式等方面有所欠缺,但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精神、敬业思想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高职思政教育运用红色资源的积极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最初不到五十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近一亿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其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共产党人毫不动摇、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长征。在红军人数折损过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然带领着饥寒交迫、衣衫褴褛的红军完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长征。这不仅是世界军事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的明证。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全国各地如星星之火般的红色资源恰恰是这种坚定理想信念的承载与展示。这些无声的红色资源既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先辈崇高理想的历史凝聚,也是对今天幸福生活中的人们的震憾教育。

尤其是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全面冲击下,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切身感受自私自利的“小我”与无私无畏的“大我”之间巨大差距;体会到植根于资本主义之上所谓个人自由的虚假、伪善;领悟到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伟大。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将红色资源真实、客观、生动、形象的立体教育应用于高职思政课堂,年轻大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感性、具体、栩栩如生,才能帮助自身拨开曾经混沌的思想迷雾。这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明确学习方向,也有利于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践行工匠精神,切实成为满足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二)树立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批革命先辈与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早已成为诠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烽火中,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里,一位位仁人志士、先锋模范已经通过实际行动刻画出可听、可视、可触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正在通过遍布各地的红色资源传承给今天的人们。

运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就是在帮助当代高职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这些通过曾经鲜活生命诠释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文化的。其对年轻高职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显然比书本上苍白、干瘪的文字记录更加具有感召力、向心力,也更加有助于激发起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接受度。

四、高职思政教育对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兴趣的学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类相对抽象、对逻辑思维能力有更高要求的专业科目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学精、学透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就读高职的学生一方面受到职业技能习得、就业市场竞争等各种现实压力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则存在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差的短板,本就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高职思政教育特别需要想方设法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与手段。只有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热情,高职思政教育才能通过运用红色资源提升系统性和规范化。

比如实物化教学。红色资源是历史史实的积淀,由一位位真实存在过的革命先烈、历史人物用实物写就。实物化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思想政治渗透性教育、体验式教学。特别是在学生身处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遗址等场合时,身临其境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此时此刻,教师结合书本教材的理论更加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每件实物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崇高价值观念。

又如视频化教学。视频被用于教育领域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其动态化具有显著的生动性,能够一改文字化平面教学的静态、沉闷、刻板。这对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尤其具有吸引力。高职思政教育运用红色资源是借助视频教学更加符合年轻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现实需要。同时,视频演示也有利于相对艰涩的抽象理论具象化、感性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践化教育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高职思政教育之所以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很难通过课本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学习,几乎无法借助课堂所学应对真实世界中的挫折与挑战。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运用红色资源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践化教育模式。

比如在学生面对复杂职业技能的专业性要求时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心理,或者一味强调客观因素负面影响而不反思主观意识的怯懦与不思进取时,思政教师不妨引入红色资源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精神,以及不惧恐吓、勇往直前的“两弹一星”精神等。只有当思想政治理论与职业教育的技能实践形成紧密联系,大学生才能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力量,才能从红色资源的精神印记中得到启迪与鼓励。

(三)密切家校互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漫长的、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校园中成熟理论体系的指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环境良好氛围的熏陶。高职思政教育运用红色资源还需要密切家园互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比如思政教育的课后作业不必拘泥于刷题、背答案,而是可以尝试家庭红色旅游的模式,通过全家人共同体验红色景点、革命史实的客观性、深刻性改变功利思想、浅薄意识。这是改变高职思政教育传统模式局部性、碎片化的有益举措,也是实现校园与家庭联动、课堂向生活延伸的主动创新。

五、结语

红色资源的真实性、客观性、生动性、深刻性恰恰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使高职思政教育从平面成为立体,从刻板升华为灵动。更为积极之处在于,红色资源的运用有助于高职思政教育大幅提升体验感、渗透性,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知过程里受到心灵洗涤。这不仅是基于红色资源有效运用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内化与固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高职思政教育探索实践化、生活化创新之路的积极尝试,还是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以多元化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