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1-04张遵理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张遵理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一、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 万在校生,职业教育体系规模较大。[1]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鲜明的价值导向。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发展,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成为时代发展趋势。而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离不开多元类型的人才支持。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需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转变,在教学机制上进行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已然成为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发展输出了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培养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是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2]显然,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使其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的教育类型是我国教育发展必然所在。

第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直接推动了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产业发展的质量;第二,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招生规模和社会需求呈现出协同性发展,有利于国家创新创业和扩大就业的开展,进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第三,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转变职业教育类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有效推动了经济转型下人才的匹配性。简而言之,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有效推动产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理念认知存在偏差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教育理念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社会、学校、学生等主体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职业教育认知存在偏差,在职业院校和大专院校两者之间,更趋向于选择普通高等院校。甚至有些观念认为高职学生毕业之后只能成为一名“打工人”。同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自身学习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高职教育中自我发展的主观意愿不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着误差,使得高职学生难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找到明确的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校企合作机制不够成熟

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产业需求存在着脱节,“人才”和“产业”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具体而言,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仍然处于单一模式,校企合作的水平不高,大都是自发式、松散型的,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产教融合不能有效结合。另外,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各个地方的教育和产业发展存在着不同,在产教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统一推进产教融合难以得到具体落实。而职业院校资源有限,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问题直接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高等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发展和起步相对较晚,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受到了高等教育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存在。这种现象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办学理念上没有进行创新,在人才培养上没有统筹考虑到地域经济特色,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高职院校之间教学上互相借鉴(这句话是啥意思),最终使得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开设专业和人才评价等方面比较趋同,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呈现出同质化和整齐化,这样培养的人才能力结构难以有效适应经济多元发展特点。

(四)思政教育实施力度不足

在立德树人式教育任务导向下,思政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大学生必修课程,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往往侧重于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学习,对于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程度不足。落实立德树人式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在完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资源教育配置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随着经济多元发展,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创新,把职业教育转型和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充分结合。这也意味着职业教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进行主动转变,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对于学生培养是全面的,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通过多元的办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这需要在职业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职业院校应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从社会、产业、企业和学校等因素出发,形成校内外育人一体化的开放环境。正如习总书记在2021 年4 月职业教育工作上指出的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鲜明的目标导向。职业教育本科发展,更有利于实现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这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也有着明确提出“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在这种条件下,创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和丰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任务。

(二)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四业联动”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中职和高职组成,职业教育本科正处于发展阶段。显然,这种职业教学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多元发展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要进行转型升级,注重人才培养多元化和特色化。换而言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地方企业发展特色,把主观元素和客观影响进行结合,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育人模式。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之间进行统筹,形成“四业联动”的格局。首先,政府要把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发展方面进行一个顶层设计,实现区域内的职业院校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突出专业,避免“千校一面”的现状出现。其次,职业教育需要结合区域层面的产教融合,考虑不同群体对产教融合的需求及差异以及不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作为主要参考,创造更为多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最后,职业院校要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开设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推动专业和产业匹配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功能,才能实现人才供给的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提升服务区域地方产业转型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3]

(三)深化产教融合程度,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将校内的职业教育和校外的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见,这些政策方针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产教融合程度,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当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把社会产业发展和需求同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进行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之间应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学校和企业之间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上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学校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供载体,企业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平台,着力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人才培养模式。显然,这需要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和企业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学校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工匠要共同承担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工作中,企业选拔优秀的技能型职工进学校“传帮带”,打造结构合理并且素质优良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最终实现“双身份、双场所、双导师”一体化育人的要求。[4]

(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政教育力度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尤其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为凸显。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着多元化发展机制,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同时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在职业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道德品质。一方面,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统筹结合,把思想道德评价置于重要的课程,切实把立德树人式教育执行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把专业技能和思想教育进行结合,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合适的增加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教育课程,加强学生人文情感教育。同时,在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到校园活动中来。另外,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融入社会。通过多元的活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