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ESP 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04程元元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职业

程元元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2020 年9 月16 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引导职业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海外推介。[1]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也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开展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这对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核心能力素养,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的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如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等,在很多院校也被称为专业或行业英语课程,通常是通识英语(EGP)课程的后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为其专业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一、ESP 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ESP 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信息搜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近两年学院ESP 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情况。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学生问卷544 份,回收教师问卷14 份。下面,将从ESP 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一)ESP 课程设置情况

学院目前开设ESP 课程共9 门,包括专业英语(机电系)、电子技术专业英语、电信专业英语、(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旅游英语、物流英语、汽车专业英语、专业英语(电气系)。开课专业共33 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89%,课程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专业英语课程开课学期一般是第3 至第6 学期,如果课程能够开设在第三、第四学期,学生可以更好地延续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在未参与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如果课程开设在第五或第六学期,那么课程的完成时间就会相对压缩,学生十分匆忙地完成课程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各专业ESP 课程学分学时设置差异较大,从1 学分16 学时—3.5 学分56 学时不等。ESP 在线课程建设率达到了89%,目前除物流英语外,其余所有专业英语课程均使用网络教学云平台进行授课。部分课程由于有多个授课教师、开课专业不同等原因,同一课程的在线课程不止一门。14 门在线课程中,64%的课程框架完整,79%的课程已建设了教学资源,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微课、电子教案、PPT、习题(测验题)、视频、课本扫描件、文档资料等。

(二)ESP 课程教学情况

1.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学院ESP 任课教师共15 人左右,此次问卷调查覆盖了其中的14 名教师,并对其中3 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79%的教师具有10 年以上教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9%,57%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中21%为英语教师,79%为专业课教师,教师英语水平均在大学英语四级以上。任课教师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85%教师在未来三年内有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意愿和想法,其中29%的教师表示一定会进行教学改革。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差、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法手段不足,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还不够强,与实际工作流程的出入较大。教师们建议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与通识英语课和专业课对接;创设语言环境;加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接工作过程。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共回收544 份答卷,其中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人数分别占29.6%和70.4%。数据显示,94%学生能够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42%学生认为教材的实用性不强,62%的学生对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比较满意。83%学生能够做到在课上做笔记、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但学习英语的时间严重不足,近70%的学生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足两小时,平均每天不足20 分钟。大部分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都偏重于词汇和课文讲授,而没有对工作过程中英语的运用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的课堂活动或实践环节。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别学习需求不同:文科类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主要是专业词汇、听说能力和英语的应用能力,而理工科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是专业词汇,对其他能力需求较少。

3.ESP 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混乱,缺乏统筹规划。由于ESP 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完全分离,由不同的教学部门开设,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导致课程衔接出现问题。而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不受重视,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合理,学时相对不足,无法很好地保证英语学习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2)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缺乏与专业、行业的对接。ESP 教学偏向于“教师讲、学生听”、“讲解词汇+翻译课文”的讲授模式,教师主要讲解词汇、翻译课文,没有将专业工作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融入教学,因此ESP 教学没有体现出专业性和应用性。

(3)缺乏兼具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素质的ESP 教师。ESP 课程属于跨学科课程,只有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的教师才能够胜任该课程的教学。英语教师往往对于行业或专业缺乏了解,无法从专业角度出发组织教学,而专业教师的英语教学理论不足,很难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出发组织教学,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都有其局限性。

(4)缺乏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高职专业英语教材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很多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各高职院校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在实用性方面比较欠缺。部分任课教师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素材,也没有对教学资源(包括线上资源)进行持续性建设。

(5)评价方式单一。所有ESP 课程均采用的“形成性(50%平时成绩)+终结性(50%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期末考试除旅游英语采用了口语考试外,其余均为笔试完成试卷的形式。但期末试卷是无法体现出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因此单一的分数测试模式亟待转型与改革。

二、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ESP 课程的重视程度

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能力,外语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能力素养之一。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大量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外语作为支撑,因此绝对不可以忽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提高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统筹规划,加强EGP 与ESP 教学的衔接与融合

EGP 与ESP 课程完全分离,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学生在ESP 学习阶段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这种脱节的英语课程安排使英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EGP 与ESP 课程是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两个阶段,应该前后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课程体系。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或行业的需求,将通识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前后形成连贯的知识技能体系,在EGP 课程中增加部分必要的专业内容,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践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ESP 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强,注重英语在特定情境或专业工作环境下的应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十分必要。例如尝试跨部门、跨学科合作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D 情境模拟、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等。我院已有部分教师做过一些创新和改革,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旅游专业英语基于导游工作流程重构了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旅游英语口语水平。电子商务英语以 “广元土特产品网络营销项目”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将英语与实际工作项目相结合,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些做法都值得广大从事ESP 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四)加强ESP 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学团队

ESP 课程教师一部分是专业教师,另一部分是英语教师。这两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方面都有其局限性,英语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企业经验,而专业教师则缺乏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应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方案,组建英语与专业学科合作的ESP 教学团队,引导通用英语教师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转型。另外,学院要利用产教融合平台,为ESP 课程教师创造到企业锻炼实践;或将企业专家或培训师引入校内组织师资培训、指导教师教学或与院内教师进行合作教学。

(五)加强教材和网络资源库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ESP 课程教材主要以行业或规划教材为主,但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时效性与专业性。首先,应精选教材,更加注重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材内容的改编与重构;教材的选择与改编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其次,应鼓励ESP课程教师去建设ESP网络教学资源,以“微课”和“慕课”的形式建设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课程,建设ESP 课程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素材。另外,可以与国内同类兄弟院校建立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甚至可以与国外的院校建立合作,促进ESP 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从而促进我院ESP 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ESP 能力考评体系

ESP 教学评价应着重于考察学习者在特定职业场合根据任务内容,按照行业标准,运用语言策略,完成语言交际的能力。首先,应改变依靠期末试卷的考核测评方式,单一的分数测试模式应该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转型。评价内容应包含学生对专业背景、行业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运用策略、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重点考核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完成专业工作任务的能力。其次,拓宽评价主体。ESP 能力评价主体可以由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完成。英语教师侧重语言能力评估,专业课教师侧重项目实践和跨学科能力评估,企业专家侧重于职业规范、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2]

总之,英语学科的价值在于其人文性与工具性,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专业职场情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脱离了专业职场语境的英语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因此,ESP 课程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方面优化相关课程,积极进行ESP 课程的三教改革,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创新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职业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