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地栽香菇品种气候适宜性区域化分析*

2021-11-04石远洋王名彪吴艳玲

中国食用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菌袋菌棒黔东南州

石远洋,王 杰,王名彪,吴艳玲

(1.天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贵州 天柱 556605;2.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香菇(Lentinus edodes)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香菇多糖、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1],为世界第二大食用菌。贵州食用菌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已跃升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第一梯队[2]。香菇是贵州食用菌产业的主要栽培品种,其中黔东南州为香菇主产区之一。黔东南州森林植被茂密,山地小气候特点明显,夏季平均气温和极端高温相对较低,湿度较大,为反季节栽培香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贵州省食用菌产业近年发展快,但时间短,85%以上菌种从省外购买,许多外引菌种未进行本地适应性筛选、培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影响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贵州偶有农户尝试栽培香菇高温菌株,却因品种不适宜,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导致无法保证产量[4]。为筛选适宜黔东南地区地栽的香菇品种,从不同地区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在黔东南州天柱县3个海拔区域进行品种区划试验,筛选适栽香菇品种,为本地区地栽香菇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5个引种地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详见表1。

表1 供试中高温型香菇菌株Tab.1 Tested medium and high temperature strains of Lentinus edodes

菌棒培养料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白砂糖1%,含水量50%~55%,装袋。菌袋规格为15 cm×55 cm,厚0.055mm的聚乙烯筒袋。

1.2 试验方法

1.2.1 装袋、灭菌、接种

采用机械装袋、扎口。每袋装料 1.8 kg~1.9 kg,常压灭菌,100℃连续灭菌18 h~20 h。接种箱接种,单面三穴接种,套外袋。

1.2.2 发菌管理

接种后,菌袋集中于室内发菌。码堆8层~10层,遮阳避光黑厚膜覆盖,待菌丝圈6 cm~8 cm左右进行翻堆,并脱去外袋。以后6 d~8 d翻堆1次。当料温超过28℃时应及时翻堆,将菌棒进行“井”字型码垛,里外侧面均对调,使菌袋均衡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的环境下培养。待转色到80%以上开始转移到试验区地栽[5-9]。在菌丝生育期观察记录不同品种菌丝形态;随机取10棒,每7天测量1次菌丝生长速度,进行数据分析。

1.2.3 出菇管理

1)试验区域

以大拱棚反季节香菇地栽模式为基础,在天柱县域内选择400 m、560 m、820 m三个不同海拔区域开展出菇试验,详见表2。

表2 试验点气温表Tab.2 Experimental place temperature

2)菇棚搭建

香菇地栽采用的出菇大棚为拱形大棚。大棚宽4.5 m~6.0 m,中间一排高柱,竹竿、水泥柱、钢柱均可,柱高 2.0 m~2.7 m,两边两排立柱,高 1.5 m,柱与柱间隔2 m,高低柱之间相距2.2 m~2.5 m,棚上部搭建竹竿,竹竿上覆盖一层塑料膜和一层90%遮阳网。

3)畦床整理

先把杂草、杂物等清理干净,撒上生石灰,灌水入田土,用微耕机翻犁成泥浆状,根据菌袋的规格及菇棚的实际情况进行畦床的整理,预留走道,便于采菇。畦宽一般为120 cm~140 cm,可平行排放2个菌棒,畦与畦之间预留排水沟,排水沟宽30 cm~40 cm,深20 cm~30 cm。按每个小区可摆排150棒,共54个小区,整好畦后,畦面撒上一层生石灰粉。

4)下地栽培

5月6日~10日,选择晴天下地栽培,在整理好的畦床上直接把脱了内袋的菌棒按压到泥土里,菌袋表面留出1/3左右面积裸露,一般根据畦床的宽度平行摆排,每个小区摆排150棒,棒与棒之间留出1 cm~2 cm的缝隙。菌棒排地后,用一层透气透明软薄膜直接覆盖在菌棒上,且薄膜边上用泥巴盖好,不让空气进入,沟内灌水,水面不能没过菌棒。待菌棒出现菇蕾(一般3 d~7 d),掀开薄膜。在畦床上铺喷水袋,早晚各喷水1次(一般早上6点~10点喷水1次,晚上20点~翌日凌晨2点喷水1次),根据温度的不同,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5)采收

按市场销售标准,待子实体长至七成~八成成熟、菌膜初裂、菌盖边缘卷呈扁平球形时进行采收,并记录子实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10]。每潮菇结束后,继续早晚各喷1次水,15 d左右出下一潮菇。若菌棒局部出现杂菌感染或者烂棒等情况,撒生石灰粉处理。子实体生育期观察记录子实体菌盖直径、厚度,菌柄直径、长度,测定单菇质量、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等相关指标。其生物转化率(Y,%)计算公式为:

式中:m1为食用菌鲜质量(kg);m2为培养料干质量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速度

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见表3。

表3 菌株菌丝生长速度Tab.3 Mycelial growth rate of strains

如表3所示,菌株速生69、香菇212、香菇931、花93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也较浓密。接种到转色最快的是菌株花936、夏香18、武香1号、夏香2号、香菇931,历时60 d。

2.2 不同海拔菌株产量

不同海拔各供试菌株的产量情况及生物转化率见表4。

表4 不同海拔供试菌株产量及生物转化率Tab.4 Yield and biotransformation rate of tested strains at differentaltitudes

(续表 4)

2.3 供试菌株子实体基本农艺性状

各菌株的子实体农艺性状详见表5。

表5 不同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Tab.5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fruitbodies of different strains

如表5所示,18个菌株的子实体基本农艺形状各不相同。17个供试菌株的颜色基本相同,为褐色,只有菌株花936颜色为褐黑色,颜色较深。根据菌盖、菌柄的测量结果显示,菌株花936最好,菌株香菇931、夏香 18、香菇212、238、912-1、912-2、高香1号次之。根据菇形比较,菌株花936菇形太大,菌株速生69、广香2044菇形小,并且容易开盖,其余菌株菇形中等,菌盖厚度适中。

3 结论

黔东南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300 m~1 0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18℃,最高月平均气温24℃~28℃(7月),相对湿度为78%~84%,具备良好的香菇反季节栽培气候资源条件。香菇菌株是决定香菇品质和产量的内在因素[11],从不同地区引进18个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分别在海拔400 m、560 m、820 m进行反季节地栽试验,比较18个菌株的生长速度、产量以及子实体农艺形状。在海拔820 m,推荐的主栽品种为夏香18;在海拔560 m,推荐主栽品种为238;在海拔400 m,受极温较高影响,所试验菌株生物转化率较低,需进一步进行高温菌株及栽培模式的研究。

猜你喜欢

菌袋菌棒黔东南州
南方黑木耳长袋栽培关键环节技术集成*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指导香菇生产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补妆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