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主问题

2021-11-04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王丽萍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5期
关键词:题眼主旨文本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 王丽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决定于主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要想有效设计出课堂教学主问题,教师就应该从课文文眼、关键词句、中心主旨等方面入手,设计出具有全局性意识的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延伸出更多的小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当然,主问题的设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所设计的主问题能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基于课文题眼设计主问题

学生对课文的阅读都是从题目开始的,每一篇课文的题目都是作者精心确定的。课文题目,有些直接概括课文内容,有些点明写作对象,有些揭示课文中心主旨。课文题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题眼更是题目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只有把握住了题眼,才能对课文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主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就应该基于题眼设计主问题,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

例如,针对《黄山奇石》这个题目,二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揣摩题眼是什么,但是这对主问题的设计完全没有影响。题目由黄山和奇石两个词语组成,仔细一读,“奇石”又由“奇”和“石”两个字组成,这样一分析,也就可以发现该篇课文的题眼了,即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心生好奇,对文中奇特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因此教师也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基于题目中的“奇”字来设计课文主问题,如:黄山奇石有哪些?到底“奇”在哪里?你觉得是奇怪、奇特还是奇妙?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课文关键句设计主问题

课文关键句指的就是课文中的重点句、核心句、总结句或者过渡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关键句,且针对关键句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实现深入阅读,避免被一些琐碎的问题影响。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因本单元要求我们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而该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则是“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阅读课文,我们发现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正好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句子就是该篇课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关键句子设计主问题: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者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呢?通过基于关键句来设计主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能更加快速高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水平。

三、基于课文主旨设计主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有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中心主旨,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更是课文的灵魂所在。但是课文的中心主旨并不都是直接展现出来的,有的课文是需要经过阅读分析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和把握的。领会课文的中心主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课文中心主旨来设计主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更深层次理解。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之后的破败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这一课文主旨,学生需要从语言上进行提炼,学会概括课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教师所设计的主问题也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如: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终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四、基于课文文本对比设计主问题

对比阅读是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从两篇存在关联的文本着手,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问题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思考、批注、判断,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比文本,可以让学生从学习单一文本的方式向多元学习文本的方式转变,在掌握科学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习《孔子游春》为例,把文本与《莫泊桑拜师》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了这两篇文本之间连接的关键点为它们都讲述了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因而,教师设计了主问题:“对比这两篇课文,你觉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怎样的环境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到了什么收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教”,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成长而教;什么是“学”,学生为了成长而学。在对比学习中,学生理解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重要性。在完成学习以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自主进行更深入的对比学习。例如,学生可以把《莫泊桑拜师》与《师恩难忘》进行对比阅读,从“师恩”这一角度深入理解文本。

五、基于课文逻辑矛盾设计主问题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创设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设计矛盾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还会故意让课文的内容存在一些逻辑矛盾。学生只有读懂文本中的逻辑矛盾和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解开矛盾的,才能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内容背后呈现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如何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展现内容,教师需要基于课文逻辑矛盾设计主问题。

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矛盾的切入点:“公仪休到底喜不喜欢吃鱼?”学生表示喜欢,从公仪休的言行“刚吃过……心满意足了”可以看出来。“如果公仪休喜欢吃鱼,那么对他而言,不是鱼越多越好吗?为什么他要拒绝管家送给他的鱼呢?”学生产生疑问,继而深入思考,从公仪休自己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即公仪休认为自己收了别人的鱼,就会违法犯罪,就会丢官坐牢,以后就没有鱼吃了。教师提问:“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觉得公仪休吃鱼的逻辑是什么呢?你觉得他的逻辑中包含哪些大智慧?”学生具有生活实践经验,他们从新闻中、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有些官员收受贿赂去坐牢的事,他们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了公仪休的逻辑:“公仪休喜欢吃鱼,他要长长远远地有鱼吃,而不是只能在眼前吃到鱼。为了长长远远地吃鱼,他宁可放弃眼前别人送来的几条鱼。他的逻辑告诉我们,我们在待人处世时,要把眼光放长远,考虑长远的收获,而不要被眼前的一些小恩小惠迷惑。”

六、基于课文生活情境设计主问题

作者在写作时,通常会先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应用抒情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情感。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引导学生从抽象的层面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事,这样的事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作者要表达这样的感情,他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态度?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需要把课文中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情感经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问,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产生共情和共鸣。

以学习《师恩难忘》为例,如果直接向学生提问:“教师该用怎样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这样提问,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可能难以找到把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的切入点。而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提问:“如果教师在教作者诗词时,只是让他去记忆诗词,让他翻译诗词,作者会有什么样的学习体验?而教师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学生拥有学习诗词的体验,他们立刻把自己的体验与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此时教师再问学生:“在作者心中,师恩是什么?”学生就能理解,教师呕心沥血地优化教学设计,希望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自己教授的知识,这种引导学生成人的恩惠,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也是作者心中牢记的恩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应该兼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设计主问题时,教师应该深入考虑,从全局出发,确保主问题能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题眼主旨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主旨演讲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办手抄报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