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4湖南省洞口县水东镇中心小学伍爱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5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文本

湖南省洞口县水东镇中心小学 伍爱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师要认识与处理好读写的辩证关系,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读与写用力不均衡

所谓读与写用力不均衡,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偏向于阅读教学,忽视与写作教学的结合。重阅读、轻写作倾向的形成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因为在语文考试中,阅读所占比重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加大了阅读指导力度。但是,只致力于对字词的分析、段落的划分及对某个句子的解析,阅读教学会成为肢解式阅读,学生缺乏有效的整体感知,只是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从长远来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系统性的。而且这种阅读与写作指导分离的教学,会让学生很难进入文本阅读的更深层次。学生在阅读中缺乏素材积累意识,缺乏情感体验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是造成“作文难”现象的重要原因。

2.阅读教学缺乏写作视角

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及作者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把写作作为情感表达的出口,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不仅如此,学生还要在阅读中学会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技能。但是,传统教学中的阅读,教师通常是就阅读而阅读,阅读中很少涉及写作层面的指导,不善于从写作的视角去阅读分析。例如,教学《火烧云》时,没有从写作层面让学生学习作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火烧云这一景物变化的。教师在阅读时往往是让学生进行段落划分,理解词语,或者挑选出某一段落让学生背诵,而这些都没有从写作的视角去指导,更没有结合阅读进行跟踪性写作,学生很难在阅读中获取写作体验,写作能力就很难得以提升。

3.阅读后缺乏有效的跟踪写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同时,阅读后的写作也是对写作方法的模仿与巩固。模仿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在不断模仿中,学生才能规范有效地掌握写作方法,运用在阅读中形成的语感及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写作。同时,写作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过程,学生在跟踪性写作中,可以运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情感认知等,进行语言的组织,写作结构的安排,从而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在跟踪写作训练中不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除了没有从写作层面展开阅读外,还将阅读独立于写作之外,认为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能理解其大意,了解其语言特色与写作特点就可以了。这种肤浅的阅读理解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致使读写能力不能同步提升。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加深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学科,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本身属于人文教育层面。从写作层面来说,学生具有情感体验能力,就可以激发其写作的动机,就会认识到写作是进行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就会拿起笔来,从而真正实现“我笔表我情”,消除面对作文感觉“无情可抒”的现象。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给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机会,即让学生把自身的切身体验诉诸笔端,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无痕对接与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中写了几个生活化场景?这些场景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父亲为什么不舍得吃豆腐脑而让给“我”吃?为什么在住宿时,父亲看“我”被臭虫咬,非常心疼,动了心要换房间,而“我”却坚持不同意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文本,更容易体会到父亲疼爱孩子的情感,同时也能感悟到孩子同情父亲的心理。至此,学生对语篇的情感基调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情境,例如,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父亲在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从而引发学生的切身体验,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段关于父亲生活中对自己关爱的场景,并且进行适当的情感表达。由于学生对文本及生活情境十分熟悉,纷纷拿起笔,写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表达对父亲的爱。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也跟素材积累及方法的掌握同样重要,学生有了情感体验,产生了写作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在阅读中展开仿写,学习写作方法

仿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手段,符合小学生可塑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通过模仿实现巩固与内化,对读写能力提升十分有效。如果学生能通过阅读仿写而使学习技法内化于心,在写作中进行有效输出,读写在良性循环中必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譬如,作者对大榕树的描写特别生动形象,把大榕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比作似乎“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是“新”的生命,为什么用“颤动”一词?读了这段描写你有什么体验?并让学生背诵这一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树木或任意植物。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课文才能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人要保护环境;反方观点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找到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由于学生在课前就进行了相应科技资料的收集,所以在辩论中能用足够充分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环境保护的文章,模仿课文语言及叙述方式有条理地表达,不仅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3.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促进读写结合效果的提高

实践证明,课堂阅读受时间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视野很难得到开阔,写作技能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为学生开辟课文阅读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与总结诸葛亮的性格特征,体会其足智多谋。学生学习课文后往往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借势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阅读“失街亭”“六出祈山”等体现诸葛亮智慧的章回,或根据小说中人物的线索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结合小说中对场景的描写,围绕现实生活中自己印象深刻的情境写一段话,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此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写交流会,让学生交流阅读与写作体会。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阅读语篇及作文上传至校园网,让其他学生点击阅读,并且以此为范例进行写作。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就做到了有机结合,同步提高,也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就需要从写作的视角来进行阅读,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对文本语言的体味,使学生近距离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更好地从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写作素材,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写作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画一画,写一写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