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03何跃敏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何跃敏

摘  要:伴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亟须转变教学观念。为此本文对近年来高考生物考察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通过生物史、实验、课堂问题以及生活案例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从近年来高考生物试卷内容看,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生物学科关键等能力。很多生物试题都是直接选择贴合当下生活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从中推导数学结论,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意识。另外在试题还结合时事热点,有助于培养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试题中还将人类疾病作为试题素材,帮助学生树立起生命意识。本人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仅供一线生物教师参考。

一、新高考试题考察分析

国内大多数地区新高考实行的是“3+1+2”方案,其中生物是一门再选科目,由此可以看出,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生物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中已经明确指出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组成的四个重要部分。那么我们从2020全国I卷的考察内容情况来看,其核心素养考察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观念考察,在第1题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新冠状疫情素材”进行了结合病毒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离开细胞后也无法独立繁殖,因此在防控中切断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比如保持社交举例、定点隔离以及出行佩戴口罩等

实验探究能力考察。从I卷的实验考察内容来看,主要是氛围两类。一是课本中的实验考察。比如第4题,直接将课本中的实验材料作为试题,考察学生对于课本实验的理解。另外一种就是新实验的考察,比如第31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药物W的作用,学生需要掌握因变量、自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出相应的实验结论。除此之外在,第37题和38题需要学生回答相应的实验步骤

科学思维考察。近年来的生物试卷都在考察学生的思维,比如科学语言上,要求学生使用长难句表达,从而精确地表达出生物概念,或者生物规律。比如第30题,需要学生使用科学的语言来分析除杂草和松土的作用以及选择两种间作植物的理由,第31题要求作答研究荮物W生理作用的意义。上述的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

社会责任考察,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指的是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于相关的生物现象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且具有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担当或者能力,并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知识。

二、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从2020年全国I卷的内容来看,生物高考的内容考察了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因此对于生物教师而言,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物史,培养生命观念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需要结合生物学科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来发现其中的生物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物史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学科本质。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现过程引入到课堂中。再比如学生伴性遗传的内容时,将道尔顿色盲症的实际在课堂上导入。

(二)关注细节,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物实验或者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问题地解决能力。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以“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为例,在教材中对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要点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各个步骤的相关事项,提升实验安全的性和成功率。如染色环节中放入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染色过程中浸泡时间过长或者忘记浸泡都会导致实验失败,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实验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三)巧妙设问,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指的是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性思维,但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过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帮助学生系统化的总结知识,也没有展示问题的论证以及逻辑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在课堂上设置难度合理的问题,通过巧妙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引导学生回答,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比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结构”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一个问题串,内容如下:(1)动物园不仅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植物,那么这个动物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2)动物园里面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3)动物园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4)动物园中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5)使用箭头和关键词,为动物园中的非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构造出一个模型。上述的问题内容需要学生使用科学语言以及逻辑性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联系生活,培养社会责任

在“立德树人”教学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还需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比如学习《种群的特征》。以我们人类作为对象探讨的对象,人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主动帮助同伴解決困难。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承担班级责任,维护班级荣誉。

三、结论

总结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于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认真挖掘生物学科素材,分析学生学情,注重生物学科思维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于佳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99(17):117-117.

[2]孙丽娜.关联性教学: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解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 000(002):P.6-6.

[3]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 中学生物学, 2017(33):80.

[4]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 000(021):P.99-.

[5]陈长剑.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00067-00068.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