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协同化研究

2021-11-03王艺霖王宏伟李瑞平范可欣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高校教学大数据

王艺霖 王宏伟 李瑞平 范可欣

[摘 要]文章以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为主题展开论述,以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体系和涉及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从高校教学管理的不足获得启示,指出教学管理的变革方向,并为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协同化提出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学;高校管理;协同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84-04

数据,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判断、预测所关注的各种事件,数据越全面,分析的结果越精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工具相继产生,为全方位数据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大数据分析应运而生。大数据分析是指不走随机分析法的捷径,而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1],其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多样性、价值性、真实性等特点,在应用过程中优势不断凸显。随着大数据分析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高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调整,高校信息更为流通,高校成员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生活学习也越来越方便,诸如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手段分享教学资源、借助大数据工具统计信息等,这些利用大数据进行高校管理的实例表明:大数据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广泛用于高校教学管理的领域,并将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应用将向高校协同化这一目标进一步延伸。为此,课题组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協同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生由于从小接受灌输式的教育,认为学习就是把知识装进头脑里,从而导致学习的单向化,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2020年3月末进行的一项基于12605名高校非毕业年级本科生的网络问卷调查中,近45.32%的学生建议采用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9.2%的学生建议采用线上教学,这说明学生比较支持线上教学这一新颖模式。调查结果还显示,93.16%的学生喜欢“录播视频+师生互动”“直播讲解+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这说明学生比较重视教学互动,希望参与融入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应该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这就要求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强现有多媒体教室改造升级,不断更新教学配套设施和专属课程平台建设。而当前部分高校落后的教学设施无法达到与深层次的线上教师教学、学生求学完美契合的条件,故课堂反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实践欠缺、学生学无所用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实践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不少学生对于个体如何联系和开展社会实践感到茫然。而同时49%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走过场”或者“变相旅游”。学生实践的缺乏不仅反映出学校教学机制上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学体系方面存在漏洞,同时也反映出学校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即使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对活动的具体任务、目的、意义、要求等内容也不甚了解。部分高校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加大组织管理力度的工作并没有形成健全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不完善,没有形成合力。这就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不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程度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学生并未真正地去实践应用,因而学无所用。

(三)高校管理惯性化、执行效率低下

苏联教育模式的痕迹是高校管理惯性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自1952年秋季以来,中国开始以苏联的大学模式为参考,重建所有大学专业和课程,并开始翻译苏联研究所和大学使用的基础教材。而后中国高等教育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总结经验,并持续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可以说,苏联教育模式奠定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今天人们熟知的高校组织架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工作量制度、教学编制等众多最为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学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革新,“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领域深处,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2],其中两个方面尤为明显:一是高度集权的计划模式;二是高度专门化的教学体系[3]。在这种计划模式和教学体系背景下,高校在校园行政管理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导致在实际管理时信息滞后,目标缺乏针对性,执行效率低下,执行目标不明确。

(四)高校管理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机会不均

首先,高校各主体参与不足。在一项以103所学校的校长、4890位教师为对象的研究中,将高校管理中各主体的参与程度划分为不参与(计0分)、知道情况(1分)、提出建议(2分)和参与决策(3分)4个层级,结果显示: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学校管理中民主参与的得分均值在1.34~1.62之间,介于“知道情况”和“提出建议”之间,最大标准差值可达0.382,这说明在学校管理中各主体的参与处于表面参与阶段,尚未达到权力分享和决策参与的“决策型”积极参与程度。可见,学校民主参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在有限的民主参与中,各主体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机会不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学生参与而言,参与机会主要向“学生精英”“学生领袖”倾斜,学生表达的机会不平等、协商不足。对于教师参与而言,教师所处的职位越高,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越多。这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模式”有关,因为学校决策权往往集中于学校领导层。同时,副校长或年级主任比普通教师更具有参与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掌握着一定的管理权,同时也拥有更多的信息,参与情况差异显著[4]。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变革

协同理论创始人赫尔曼·哈肯认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平衡还是不平衡,而是它的子系统相互协同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协同意味着行为的非个人化和互动合作。如果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更好的协同效果[5]。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后,形成了传统固化模式:教学模式预设单向静态化、教学管理体系维稳化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随着大数据在高校中的发展应用,旧的管理模式已难以实现教育管理三大主体的协同合作,难以发挥高校管理的整合效应。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主体协同化是指高校教育管理通过培养大数据思维理念、充分借助大数据工具,实现高校教学双向互动化、教学管理体系动态化、教学内容实践化。

(一)从单向到双向:教学体系动态互动化

教学模式预设单向静态化是指高校教学主要由教师依据教学提纲进行课堂教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不少高校的教学方式停留在教师大量板书、学生埋头抄笔记的传统模式,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停留在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上。而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强烈要求参与,注重自我能力提升,对预设性、重复性的单向静态化教学模式有本能的反叛,更希望成为教学的互动参与者而不仅是旁观者,同时他们对课堂上教师的管理与生活中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固化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及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削弱学生个性化的局面,抑制了受教者学习创新性、自发性和教育者拓展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头脑风暴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方式、大数据技术手段为打破这一窘境提供了现实可能,借助集学习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和头脑风暴为一体的软件,可将教学者和受教者从繁重的抄写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教学变得更为轻松、简捷,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其创新性、自发性学习渴求,在减轻高校教学压力的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经验到数据:高校管理科学化

必须根据高校自身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6]。高校管理经过长期的自我实践、同类复制、缺乏转变后形成了一套力求维持稳定的程序化管理模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被管理者单向执行文件政策,而对于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无权置喙,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呆板的问题。在该种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决策长期缺乏决策执行者的改进意见,其对所处环境的不敏感性决定了高校管理对环境的难以适应,不能迅速做出最佳调整与最优决策。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有三大特点:非透明化、非标准化、非即时化。高校管理应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即时调整决策方式,化经验管理为数据管理,从集权转变为分权,即借助大数据汇总工具收集决策所需数据,在做出初步决策后征求被管理者对该决策的意见并优化该决策。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有借鉴之例,美国教师成长平台及测评工具KickUp借助标准化的SaaS工具评测教师教学情况,并以教师的自查报告和学年内的教学结果反馈为参考,记录教师的成长历程,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从而做出改进。

(三)从理论到实践:实践教学数据化

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是本科大学教育的目的,由学生从业要求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诉求决定。高校深知培养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的重要性,实践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可行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心环节。不同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成果,学生实践能力检验更为费时费力,更难见成效。目前,部分高校建有实践中心,主要通过实践操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践练习内容老旧、重复化,与当前实际运用相差较大,学生相互抄袭、练习缺乏效果等现象依然存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其部分实操已经无法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就业新情况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对未来实操培训的规划不明确。可见,实践培训内容跟不上实际步伐、实践培训方式单一以及数据难收集是高校实践培训的主要难题。而大数据技术对所有数据收集并分析,其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为解决高校实践培训三大难题提供了方向:通过数据收集工具收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践数据,基于所收集数据的大样本、全面性,利用数据分析法、预测性分析、同类数据汇总等方式,得到学生实践动态结果和差异化结果,从而为实践培训方式多样化、内容更新提供了现实可能。

三、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协同化的策略

(一)加大高校工作者素质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工作者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管理效率低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硬件设施、校园网等在高校不断应用,然而很多行政管理人员不善于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强化管理,这样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学校要加强高校工作者对于现代化技术的掌握与使用,做好定期培训工作,并且定期检测高校工作者对于现代化技术使用的熟练程度,促使高校工作者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学校工作进行管理。除此以外,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组织高校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高校工作者是学校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工作者的素质体现着学校的整体水平,提高高校工作者的素质与工作能力,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能够更好地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也能受其熏陶,逐渐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人才。

(二)培养大数据思维理念

伴随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大数据思维理念渐渐向教育管理主导地位转移,因而要将传统刚性教学理念向柔性、自主教學理念转变。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大数据思维理念宣传力度,并通过有关培训提高教育主体的数据收集意识,对受教育者进行指导,提高其数据获取、整理、使用能力。数据思维理念可以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有利于教育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实施。高校执教者可通过采集分析教学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还可通过收集学生评价教学管理数据,了解教学模式优缺点,使教学得到有效反馈,实现双向动态教学。大数据思维理念可有效约束学生自身行为,学生可了解动态教学数据,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教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大数据为教育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大数据思维理念的培养也在渐渐加强。

(三)构建高校大数据联动平台

应建立一个高校大数据的共享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大数据技术、成熟解决方案以及管理与教学内容[7]。可以将整个平台分为信息提取分析、優化教学管理方法两个大模块,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第一模块,汇集学校各类、各专业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人生规划、价值观、对新知识的接受反应程度、创新能力程度等,并将其不间断实时上传,综合获取学生的活动轨迹,同时对学生活动进行建模分析,教师在系统的另一端随时提取信息,使学生的信息反馈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第二模块,将各学科知识资源汇总,实施“教师少说,学生多学”的新型教育方法。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用“不懂可以自己查”这一方法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平台与课本,学习掌握较为基础的知识点。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进度,也可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强调补充,更改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项预设静态化向双向动态化转变,将教学变得更为轻松、简捷,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性、自发性学习渴求,在减轻高校教学压力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推动形成数据协同共享局面

数据共享,即用户可以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操作运用。我们要推动形成数据协同共享局面,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需要制订特定的数据换算分析格式,其次需要以信息科技作为依靠,打破地区之间的不适应,进行数据交流,运用应用程序及系统集成等技术,同时需要制定相关制度,签订数据版权协议、数字产权协议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加强隐私保护,严防数据泄露。 对于高校来说,数据协同共享可以满足各个高校之间的“联谊”,实现各高校信息的相通,让管理层了解到现阶段被管理者对于相关制度的普遍认知程度,而不被限制于某一所高校的现状,从而对现有制度做出及时调整。对于执教者来说,数据协同共享可以让其认识到目前学生的动向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思想上的进步,使执教者提前预测到自己与被教育者之间思想上的差异,并对此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对于被教育者来说,数据协同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后学习可以实行在线学习,这减少了学生自学毫无头绪的现象,同时通过对各高校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意识到“人外有人”的现状,从而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岩.基于文本大数据的产品感性设计评价研究[J].美术大观,2019(11):140-141.

[2] 邬大光.大学人才培养须走出自己的路[N].光明日报,2018-06-19(13).

[3] 邬大光.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须走出历史惯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6+11.

[4] 孙雪连,李刚.参与民主: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29-34+160.

[5] 丁银辉.基于协同理论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34):179+184.

[6] 马瑜. 基于EVA的全面预算在XJ公司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9.

[7] 李金旭,吕书林.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6):13-14.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高校教学大数据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