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甘肃酒泉风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2021-11-03周一虹张明晶

会计之友 2021年21期

周一虹 张明晶

【摘 要】 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与路径可有效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这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在于通过适当的路径模式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得以识别并实现。文章以甘肃酒泉风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主要从酒泉的生态环境特征、酒泉风电产业的具体实践以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酒泉风电产品价值识别和实现的过程。首先,酒泉市政府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后发现,当地非常适合风电产业发展,识别出其生态产品可以是风电产业,并从风电产业的价值理论和价值模式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政府、金融行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个要素在酒泉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总结了酒泉发展风电产业的主要经验以及在整个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改进之处,发现酒泉风电生态产业目前还存在风电消纳不足和电力系统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路径与模式; 酒泉风电; 风电产业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1-0145-07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从根源上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1],如从酒泉风电产业发展来看,风电可以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发电,不仅可以降低煤耗成本,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而且还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类的发展和稳定离不开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生态系统,一方面生态系统通过转换,给人们各种需求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决策影响生态系统,或者使其为人类所用,风作为地球上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资源,很容易被忽视。近年来,酒泉依托于其自身条件特点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实现其生态价值,是其在原生态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典型案例。本文在深刻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分析酒泉生态价值实现的模式和路径后,对酒泉风电生态产品价值识别和实现的过程做了具体研究。首先,政府识别发现了酒泉风力的生态价值,并积极推进其发展,将风电发展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从风电装备制造、风电输送、风电消纳等多方面全力建设风电产业。其次,在酒泉风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提供了资金融通服务,从资金方面保证了风电产业生态价值的实现。再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从技术上保障了酒泉风电产业的发展。最后,企业通过风电装备制造销售、风场建设发电运营等,开发和实现了酒泉风电产业的生态价值。本案例仔细分析并梳理了价值实现要素在酒泉风电产业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总结出酒泉主要通过风电产业实现其生态价值。这不仅是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赢,也真正意义上使酒泉地区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是由我国政府于2010年提出的,非常具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客观存在的,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和服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良好的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价值,生态产品价值的物质载体就是生态系统资产和服务[2]。我国生态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好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起点是识别其价值,只有先识别出生态系统资产与服务的价值,才能根据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和特点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与路径,再通过人类决策而产生的行动来影响生态系统。在酒泉风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首先识别出了酒泉风电的价值,其次,通过制定与执行有关决策使酒泉风能资源转化为风电资源,风电资源转化为风电产品与服务,最后,酒泉风电产业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共同实现。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从生态产品和服务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角度看,产权清晰与否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起点,据此可分为以下三类:市场交易、政府补偿和准市场交易。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是生态产品价值产生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的载体根据生态系统资产与服务可分为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3]。其中,生态产品如矿产、林木、林果、优质草料、优质水源/水产等自然资源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均可通过市场化路径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完成市场交易实现其生态价值。生态服务根据产权是否清晰可分为两种,产权清晰的生态服务如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可通过当地地方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产权模糊不易清晰辨识的生态服务如江河水源涵养、风沙防治、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则需要各级政府联合通过生态补偿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当部分生态服务的产权不明晰需梳理时,可将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和机制进行设计,称为准市场化路径。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

从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生态系统自我的修复能力临界值(阈值)为标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识别与模式有以下三种:原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与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原生态模式是在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力度还没有突破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的时候,识别和发掘生态产品价值,使其生态价值得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经接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临界值,但是还没有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我们可以将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利用水平保持在其持续可得的状态。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和利用程度已经突破了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损害,争取恢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