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对象要素形成的逻辑与内涵研究

2021-11-03宋英慧安亚人

会计之友 2021年21期

宋英慧 安亚人

【摘 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形成逻辑及内涵至今尚未形成逻辑一贯、表述清晰的解释。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界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尚有不足。文章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交易分析的视角解释了会计对象要素形成的逻辑及其内涵,进而厘清了六大会计对象要素的内涵,有助于丰富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交易活动; 经济资源; 会计对象要素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1-0012-05

一、引言

会计对象是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即为会计要素。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演绎为六大会计要素的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对六大会计对象要素内涵一贯的、清晰的解释,在会计研究文献中鲜有论述。这种情况反映出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会计界同仁分享,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会计作为记录、计量经济活动的手段,伴随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在适应这种要求中不断变革、创新,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必须深刻认识作为会计对象,又决定着会计发展的经济活动[1]。正如郭道揚教授所说“会计理论的源头或起点在于对会计对象的研究”[2]。

会计对象是经济活动,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即是经济活动。何为经济活动?美国经济学家曼昆说,经济只不过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3]。可见,经济活动就是交易活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的交易活动入手,梳理交易的不同类别,分析企业通过各种交易获得、运用经济资源的过程和结果;分析这一过程和结果的谋利相关信息的生成,探讨会计对象要素的形成逻辑及其内涵。

本文的主要贡献:其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即交易活动进行了重新划分,厘清不同交易的性质和类别;其二,在分析交易活动及其生成的谋利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揭示了交易活动信息转化为会计对象要素的逻辑,并基于这一逻辑,对会计对象要素的内涵给出更为清晰的解释;其三,为如何讲授会计学原理提供了一个思路。讲授会计原理课程,需要从交易活动的描述和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会计与交易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联系,进而揭示交易活动是什么样的、会计就要记录成什么样的会计的基本原理。

二、交易的分析

交易活动是人们将各自占有的物品等作为交易的对象来互换。基于此,本文的分析从交易对象——物品展开。

(一)交易对象的特性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不仅要占有各种各样的物品,还要通过交易来换取各种各样的物品,从而满足自身需求的多样性。作为交易对象的物品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物品是在“物理上占有一定空间而具有一定形状的存在者”[4]。机器设备、电视机、冰箱等都是物品,是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无形资产尽管没有实物形态,也可以在广义上看做是物品。

第二,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物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物品的有用性。物品的有用性能满足物品所有者、使用者的物质需要。物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物品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能够分离。“一方面,物满足直接需要的效用和物用于交换的效用的分离固定下来了。它们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交换价值分离开来。”[5]物品具有交换价值意味着可以用来交易和投资。人们去商店用货币购买所需要的商品;人们可以货币向企业投资,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增加手中的货币以换取更多的物品,增进其利益。

第三,物品是权利的对象,是权利和利益的物质承担者。物品所有者因在法律上拥有对物品的所有权而享有物品带来的利益。你拥有的汽车、房子,你可以随意使用、转卖,其他人则不能想用就用[1]。再如,投资人因拥有其在企业投资的所有权而分享企业的盈利;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股票或者现金分红。

物品的权利依附于物品实体的存在而存在,物品的所有者占有物品实体,同时,拥有其所有权并享有物品带来的利益。物品的所有权和所有权可以带来的利益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1],没有所有权则不能享有相应的利益,没有利益则所有权也将失去意义。所以,这两个方面通常又被概括为物品所有者对物品的“所有者权益”。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即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包含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6]。由于物品的所有权包括多方面权能,在交易中往往不仅仅是物品的所有权转让、交换,也是所有权中的其他权能作为交易的对象。如果以物品的所有权为交易对象,导致交易的结果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交易的物品实体在交易双方间互换、易手,另一方面是被交易物品的权利与其实体同时互换、易手[1]。如巴泽尔所说,“交换是权利的互相转让”[7]。

由于物品具有上述特性,交易发生时,这些不同特性的物品往往充当起不同的交易对象,从而导致交易的目的和交易的结果各不相同[1]。依据交易对象、目的的不同,可以将交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交易的划分(见图1)

1.消费交易与经营交易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易的目的无非有两个,其一,为获得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如人们去商店买东西是为消费所买入的商品。其二,为获得价值,如人们买股票为分红,投资办企业为分享企业的盈利。前者为消费交易,后者为经营交易。

消费交易的目的是为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而享有其使用价值带来的利益,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某一方面的需要。消费交易的对象是用于消费的商品。人们购买商品、旅游度假等都是消费交易[1]。

经营交易的目的是谋利、赚钱,进而增加消费交易的能力,提高消费水平。经营交易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的被消费的商品,而是作为经济资源的商品[1]。经济资源是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包括经济资源实体,经济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人的能力等。例如,人们买股票或投资企业均是经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