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使现代诗歌如出学生之口,如出学生之心

2021-11-03虞迎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之口现代诗歌范读

虞迎君

新课程的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一直是“文质兼美”,而不少“美”的韵味是不管怎样精彩的讲解也替代不了在朗读上的那独特的体验的,尤其是诗歌,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真正體悟其神韵和意境。

朗读,是基于将相对抽象的文字,经过自己的充分想象,激活成具体的、有情感的形象,之后用声音表达出来。相对于文字来说,它是具体的、形象化的。教学中,紧紧围绕现代诗歌的特点反复诵读,就能使学生进入到艺术氛围中,加强对诗歌美的感受。

我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时候,用了最朴素却又最有效的方法:朗读法。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几分钟,初步感受诗的停顿、节奏、重音。这个时候,学生把握得还不是很准。然后由一两个同学来读诗歌,其他同学参与评议。读读议议中,学生逐渐体会文中的感情了。然后分散朗读。一次次地朗读,学生对语调、语速的快慢、音长音短、节奏、重音也就把握得较好了。这个时候,我再来一次声情并茂的范读。

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是对文本的推敲,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更深了。而教师的范读则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情的先导。比如学生对我朗读“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评价特别高,说我读得轻缓抒情,甚至有学生说她仿佛看到了太阳冉冉升起,光明就在眼前,我想我范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能使语言更富有活力,更能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出来。

到了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体会了,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有学生说:“我从‘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贫穷,悲哀,痛苦的希望等这些词语看到了祖国所遭受的磨难,所以我在读这些诗句的时候要表情沉重,声音舒缓低沉。”还有学生说:“祖国的过去再痛苦,诗人也从来没有悲观失望,我看到了‘绯红的黎明、雪白的起跑线、含着眼泪的笑涡,所以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我的表情是欢欣愉悦的,声音高亢激昂。”

都说诗人善于捕捉新的意象,使读者产生新鲜的联想,而我们的小读者们却能通过他们的朗读,他们的吟诵玩味,进入诗歌高远的意境,领悟深远的意味,感受真实的情感。课堂中,教师没有对诗歌做任何的讲解,但是还有什么比饶有兴致的朗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就像特级教师余漪说的那样:“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我们的语文教师势必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练就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摸索出一套以朗读为重点,以培养语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之口现代诗歌范读
白鹭飞过铁匠铺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住口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真理之口”,不再只说真理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罗马“真理之口”不再免费“测谎”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