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本课程俾涫涤镂暮诵乃匮

2021-11-03孟凡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突围语文课程校本

孟凡虎

在新课程改革的体系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是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多元化改革的重要导向,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具体体现。而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向性,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意味着语文学科开设校本课程有无限广阔的舞台,有助于构建开放、多样的语文课程。本文以《东坡“突圍”》校本课程为例,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对依托语文校本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进行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和完善。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与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也是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包括语文校本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导向。我们开设《东坡“突围”》校本课程正是立足于此。我们力求改变以往你讲我听的师生单向传统模式,通过课程规划,制定研究探讨的核心目标任务——东坡人生“突围”及其价值,以核心素养为本,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二、以核心话题为切入点

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开设校本课程,但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语文校本课程为例,我觉得突出的问题有二。一是缺乏必要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教师指导缺失或自由随意,学生活动无序散漫;二是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无视当下教育的发展情境。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让校本课程真正落地生根,切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我觉得找到一个契合课程资源和现实教育情境的核心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认为好的核心话题首先能高度概括所选择课程资源的内核,同时又是人类在生存和生活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最终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我们选择“突围”为开设校本课程的核心话题。我们认为苏轼一生无不在“突围”之中。这个话题的确立使学生和苏东坡产生了某种联系,既贴切学生实际,又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三、以活动情境为载体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活动情境为基点,将学生置于一个大的生活场,实现校本课程的生活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设计问题和活动,设置具体情境,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支架和动力。譬如《东坡“突围”》校本课程我们就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安排他与陶渊明来一次隔空对话,会发生什么情景?这样虚拟的情境,避免了单纯的知识教学和价值说教,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苏轼当时的真实生活,去揣摩苏轼的心路历程,从而获知其“突围”的人生密码。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只要立足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核心话题为切入点,以活动情境为载体,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科教学为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发挥教师个性特长,必将形成学校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参看或引用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余党绪老师的相关语句,特此说明。)

猜你喜欢

突围语文课程校本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极速突围战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