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途径

2021-11-03孙燕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信息化

孙燕伟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互联网逐渐渗透进入教学过程中来,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时效性强的特点,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习热情为主要目的,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互联网;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逐渐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塑造学生的人格与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该学科的教化作用,结合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转变自身教育观念的同时,需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塑造道德观念与法治思维,从而发挥该学科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生心中往往是枯燥的代名词,由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缺少灵活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该学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中的一系列事件,部分事件中蕴含着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在“互联网+”视角下,教师将隐藏的相关知识以结合理论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该门学科更有学习兴趣。同时,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认识世界的空间,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思维,提升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更能为课堂注入活力,为教学带来新鲜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热情,创建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互联网+”视角下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策略探究

(一)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往往只是围绕课本展开教学,缺少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联系,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视角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在实现互联网与课堂的高度融合中实现课堂内容的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内容,将其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中,但也需要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内容选择,以发展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为主要目标,避免主次颠倒。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一课时,本单元以儿童的游戏生活为基础,将健康安全作为首要前提,以积极愉快玩耍为主调,以创意个性为内在需要,帮助小学生逐步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传统游戏的相关视频,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该游戏进行创新。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師展示网络上的创新玩法,在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中最新的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游戏的重要意义,以互联网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结合生活实践,增强学习兴趣

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独立参透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互联网中的相关时事热点,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深刻地讨论,带领学生围绕知识点或者难点展开相关探究。另外,教师在选择生活实践中的实例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阅历,寻找更加符合该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形成“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为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提供思想基础。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本单元是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担当起民族国家发展的大任,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正确观念。教师可以选择当下相关的热点事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最真实的相关情境,带领学生感受不同于课堂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放映相关事件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认清企图分裂中国的反华势力,明确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

(三)利用固群共享,实现课后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固群的共享文化,辅助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反馈工作。课外作业不应只是流于形式,更应该打破传统枯燥的模式。教师可以上传一系列的相关微课,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以提升和补充学生的个体感悟为主,在固群共享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在本班级的圈群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分享对该学科的感悟与体会,通过知识的分享与情感的交流增进彼此联系。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后,教师可以在固群中上传有关于保护环境的纪录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如:“结合教材,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为保护环境做一些什么呢?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发到班级群中。”学生在固群中积极讨论,在交换意见中获得知识。教师将每个学生对于环保的看法归纳总结,并与本章节的知识点相结合,在下节课的课前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通过小组搭档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环保活动。

(四)巧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中,道德与法治多为理论化的知识,短短的课时之中很难完全讲解清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中的优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化抽象的知识为具象知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与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评价,做好反馈工作,总结微课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做好讲解,避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习该学科的积极性。巧用网络平台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不能本末倒置,缩减课堂内容,必须认真思考互联网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可行方案,利用国内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互联网+”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再结合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后,利用固群的共享分化丰富课余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培锋.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

[2]王鸿林.浅谈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3]陈晓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08).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