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对策

2021-11-03王洁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朗读阅读教学

王洁

摘要:朗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注意朗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升,感悟能力得到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随之加深。因而,朗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也普遍赞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等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出现了偏差,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在朗读上,学生也频繁地朗读,可是学生的朗读水平依然停滞不前,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了高耗低效现象。

一、现象描述

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执教《月是故乡明》一课,从词语入手,分次出示了三组词语: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风光旖旎  平沙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出示第一组词语时)

师:“山高月小”“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有了高山相称,而三潭印月的月亮又有了流水相映,真是相得益彰啊!這样有高山流水相称的月景真是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些词句。

(学生开始读)

在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时,笔者一直在想:美美地读该是怎样地读呢?这些词语究竟美在哪儿?为什么美?笔者感觉学生并没有体会到。笔者分次出示三组词语,目的是想让学生感受四字词语给人无限遐想的画面感,以及感受季羡林先生的用词精妙。然而笔者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去体会四字词语的画面感,因此,尽管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但感觉都未能读出思考、读出情感。

二、问题诊断

以上案例其实便是当前朗读指导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朗读的形式化。在课堂中,我们时常听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会说“要读出感情”,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会说“你读得真好”。怎么读出感情?读得好在哪里?学生仍是一头雾水。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较少,同时朗读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朗读只不过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这样的朗读就是形式化的、无意义的,学生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导,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没有感染力,听者也感受不到任何情感。

三、教学对策

“一般意义上的朗读就是见字发声,也就是把上述所看见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念出来。”而语文课堂上的朗读需要通过老师恰当的朗读指导策略,进而让学生合理地解读文本,从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感受。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让学生勤读,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要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朗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拿到课本后,学生应自己读,通过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当然,一开始学生只能有一些较肤浅的理解。有了对文本的浅显体会,教师适时地介绍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故事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朴素情感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上文《月是故乡明》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在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从作者季羡林的简介入手,介绍作者在家乡生活的小故事,让学生想象一下他离开家乡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感受。此时,学生再读这些词语感受自然不同了。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朗读前的情绪,激发了他们朗读的欲望,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读出感情来。

(二)学生勤读,老师范读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品质,所以,朗读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琢磨出课文中需要反复朗读的地方,圈画出关键的字、词和句子,或重读或轻读,或停顿或加速,反反复复地朗读,就会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得到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时,教师可以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明确字词的意思,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朗读方式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在范读前,教师要和学生明确听的要求;在范读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体会高低音的变化、语速的变化等,让学生品读老师为什么这样读,从而增强范读的效果。

(三)把握技巧,渗透方法

好的朗读仅靠朴素的感情是不行的。理解感受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朗读技巧则是语言表达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停顿、重音、语速等不同的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感知。例如在《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词语的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初步体会,教师将他们的感性认识落在了文中的核心句子“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却比不上作者的小月亮,值得同学们深思。因此,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速的变化,将情感集中在“心爱的小月亮”上。学生通过默读、批注的学习方式,知道了作者在儿时的四件趣事。教师指导学生将重点词语着重强调朗读,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此时,教师再次出示核心的句子请学生朗读:“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学生的情感迸发,在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激发了朗读的欲望。

最后,在学生品味、感悟后,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本中的精彩处——“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结合“小月亮”和“永远”两个词语的重读变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整体感受和语言文字的分析结合起来,在朗读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词语做强调,情感达到顶峰。

在三个部分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伴随着词语、句子的解读发生着变化。学生通过对比式的朗读、重读词语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就是对故乡的月亮、对故乡的浓浓情意。

朗读是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注意朗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华委.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对策[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1(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朗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