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堂三部曲
2021-11-03唐延清
唐延清
摘要: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具有深刻性、启发性、指导性,能触及心灵、内化品德,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教师应围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这一理念,努力把生活引进课程中,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探索的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三部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教学生活化是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具有深刻性、启发性、指导性,能触及心灵、内化品德,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下面,我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谈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让生活促进品德提升的点滴体会和收获,与同行商榷。
一、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课前准备”新篇章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密切相关。课前活动做得好,可以拓宽学生的实践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为课上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社会交往、与人合作、创新思维及道德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常用的课前准备有:社会调查、资料搜集、参观访问等活动。
例如,在教学“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个主题时,我设置了四个活动内容:(1)我们当地的风俗有哪些?(2)这些风俗的来历;(3)这些风俗的优与劣;(4)我与风俗的故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活动。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课前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经过亲身体验,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获得资料、总结经验、培养能力。有了这样充分准备的课堂,会让我们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情景再现,激发“课堂教学”新体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而体驗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接受道德的熏陶和感染。
例如,我在教学“我们爱整洁”一课时,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自理能力差、许多本来应该由自己来做的简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自己收拾书包,从中体验到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学问;二是让学生叠衣物,使他们体验到原来想要把衣物叠整齐是这么不容易,由此他们联系到父母的辛劳,内心有了要为父母减轻负担的想法。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感受到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仅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因此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致。又如,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再现“燃气泄漏、有人游泳溺水、有人触电、有人被开水烫伤”等情境,开展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办法,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初步树立了自护自救的意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救护方法,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融入生活,做好“课后延伸”新起点
课堂虽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它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学向课外延伸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然会造就一个个课堂上与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双面人”。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完“小水滴的诉说”后,我让学生回归生活、接触社会,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节水情况,知道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的水资源已经很缺乏了,只有人人节水,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进而产生从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保护水资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让学生自行讨论设计出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语,组成宣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制订保护水资源的实施计划,号召大家用淘米水浇花、用洗手水冲厕所、多植树造林等,逐渐带动全社区的人行动起来,提高了人们从自我做起的节水意识。
又如,教完“合理消费”这一课后,学生已经明白:日常生活离不开钱,花钱的学问可大了,懂得如何花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课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进行“一日小鬼当家”活动,把一天的家庭开支记录下来,做成“小鬼当家小账本”,顺便询问爸爸妈妈: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利用学到的如何花钱的学问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比如,买菜时,要怎样搭配,才能既营养全面又便宜?选择交通工具时,公交车和出租车哪一种更划算?要选择怎样的购物场所才能做到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多或更好的商品?……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使学生在书本中学到的道德意识得以升华,体会到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要合理安排、节约用钱,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好,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围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探索的品质;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林爱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读·思·达[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05).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