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破解小小说深度阅读之疑难

2021-11-03陈汉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二维码

陈汉珍

摘要:小小说篇幅虽小,却值得细细品味。因此,小小说的阅读也应从“浅层”走向“深度”。采用“不完整文本”(缺少结尾)加“二维码”的文本呈现方式,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延迟出示结尾,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课例进行分析,发现巧妙应用二维码能于关键处设置阅读暂停,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并引发阅读的高峰体验。

关键词:小小说;二维码;深度阅读

小小说,篇幅短小,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从这个角度说,的确“小”。但小小说的精彩之处一般在于结尾,尤其是欧·亨利式结尾,蓄而突发,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种转折常让读者读罢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因此,小小说并不小,而是蕴藏着大学问,需要我们回头再看,细细品味。

一、小小说阅读现状

由于小小说的文本特点,学生喜爱阅读,但学生的阅读往往囫囵吞枣,迫不及待读到结尾,恍然大悟即止。他们虽有感慨,但少有回头再细读。

在课堂教学中,小小说的阅读也面临尴尬。小小说的构思特点决定着其阅读的惊艳之感一定产生于初次阅读,只有陌生文本才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高峰体验。而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已经揭晓的结局,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故事主旨,都难以产生初次阅读时那般强烈的共鸣。

简而言之,不管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堂教学,小小说要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都是急切而又棘手的。怎样才能创造出一种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细细品味小小说的精妙之处呢?

二、应用二维码进行小小说阅读教学的课例分析

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策略,一般都会下意识地进行推测,而越是善于思考并推测故事情节的学生,在读到小小说结尾的反转时,阅读触动就越大。那怎么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放大思考和推测,搁置结局的出现呢?

在阅读中,有阻点,才能有爆破点。几经思考,我采用了“不完整文本”(缺少结尾)加“二维码”的方式开展小小说群文阅读。我选择了《丰碑》《桥》《窗》《在柏林》四篇小小说,其绝妙处都在于结尾。下面,且以《丰碑》为例来加以说明。

教师提供《丰碑》一文,但删去结尾段落: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学生默读,交流对人物的认识。

师:说到军需处长,这是个什么样的职务?

生:军队里管着吃的、穿的、用的,就是管各种物资的。

师:哦,管着各种物资呢!你觉得故事中的军需处长怎么样?你的评价是什么?

生:很不称职。身为军需处长,肯定管着棉衣,却让一位老战士冻死了。

学生朗读描写冻僵的老战士的段落,跟随着文字,此时,学生的情绪都被激发了,对军需处长产生了强烈的谴责。

师:是的,军需处长很不称职,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将军也是这么想的。

学生朗读将军发怒吼叫的段落。

到这一部分,基于阅读经验并充分推测,学生的情感情绪在教师的引导酝酿下达到了高潮。此时,学生扫描二维码,出现了这样的结尾: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全班寂静。

当学生通过结尾发现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短短的一句话,就让整个剧情反转了。此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次猛烈的碰撞,恍然大悟却又意犹未尽,读到最后一句话,却不由自主地再回过头去看前面的文字,有一些段落、语句,和第一次读完全不一样。学生交流:“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第一次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伤心难受,为老战士之死而悲痛;再回过头来读这一段,不仅仅是悲痛,更是深深的崇敬。冻死的老战士“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也为读者的理解和情感迸发埋下了伏笔,他一定是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自己心甘情愿。在此,教师也分享阅读经验:关注“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这一句,将军把自己的马让给重伤员,所以才有了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战友。这样的结尾在意料之外,但细想却也合情合理。

另三篇小小说怎么展开教学呢?依然是不完整文本,最后的结尾部分设计为二维码,在学生读完前文后,要略做停歇,进行思考,再扫码读结尾,然后交流感受。

正如苏曼诺夫所说,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在教学中,通过“不完整文本”加“二维码”的呈现方式,确保并放大了这种“打击力量”。

三、关于二维码应用的几点思考

二维码作为新兴技术出现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阅读的不足,一般是纸质媒体的替代,或是纸质媒体的延伸。那么,在小小说的阅读中,二维码与纸质文本结合应用,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一)设置阅读暂停

在本课例中,笔者利用二维码,设置“阅读暂停”。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二维码,形成阅读的暂停,促使学生在此阶段进行思考。同时,通过扫码阅读,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节奏。加入一次“阅读暂停”,不仅产生了延迟满足的搁置效果,而且将思考过程加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这样设置悬念,学生思考越多,揭晓谜底后的震撼也就越大。

(二)走向深度学习

在本课例中,二维码不仅提供了阅读内容,而且变革了课堂的节奏和结构。尤其在后三篇小小说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阅读节奏,课堂也从教师主导的线性结构转向学生自主的非线性结构。

在课堂上,设置二维码避免了亦步亦趋的小问题、碎问题打断学生的阅读进程,创设了自我学习的时空,使学生拥有更大段的时间阅读、思考,深入体验小小说的思想内涵。利用二维码突破难点,进行深度思考,凸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体会也变得更加深刻。

(三)引发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笔者将它借用到阅读中来。笔者认为,当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描写互相交融,获得精神的震撼,这也是一种高峰体验。

新课程改革提倡:注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创造一种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二维码,让学生的阅读经历这样的来回,获得高峰体验。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时,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能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与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正如作家雪漠所说,小说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创造无数个世界、无数种可能,也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人生、体味丰富的人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內涵:谈文体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二维码
二维码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极具创意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