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1-11-03郑玲芬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5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血液透析

郑玲芬

摘  要:目的  分析探究社會支持及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沂源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护理成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心理困扰;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5-126-03

血液透析主要功能就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通过血液透析机器,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过滤出去,再将过滤掉有毒物质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这种方法可以使患者血液的生理指标基本正常,改善患者的病情[1]。但血液透析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2]。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适宜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沂源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分析探究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沂源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9.64±3.26)岁。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50.02±3.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予以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资料全面;患者均在沂源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年龄<80岁。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方面疾病;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血液透析禁忌证。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连续干预15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家属知道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让患者在充满爱与关心的环境中接受治疗。②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语言要亲切,面对患者时要保持微笑,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给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可指导患者申请捐款,以此来减轻经济负担。③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寻求帮助和支持,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始终保持鼓励态度,使患者感受到支持和尊重。④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让患者指导血液透析的好处和必要性。同时,将血液透析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告知于患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⑤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讲解移植肾脏的最佳时期,并向患者介绍移植肾脏的利与弊。组织肾脏移植成功的病友进行交流,分享接受治疗的经过,增加患者的信心。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制定一份饮食计划,控制钠盐的摄入;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SAS、SDS评分满分为100分,心理困扰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困扰情况越严重。比较自我效能评分,采用自制的自我效能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包括症状管理、情绪控制、沟通能力、角色功能等内容,每项内容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心理困扰评分

将两组患者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自我效能评分

将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会承受较大的痛苦,情绪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患者会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使患者的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心理出现较多问题,进而使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让患者在充满温暖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和实际病情,指导患者寻求帮助和支持,以此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5]。与此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通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过程和优点,以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6]。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心理困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困扰,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护理成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晓芬,张小琴,梁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88-90.

[2]王玉娟.探究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07-108.

[3]丁允华,徐芸.整体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38.

[4]周曼,王宇华.社会支持及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困扰、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6):996-997.

[5]吴雪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78.

[6]周细宁,黄丽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281-282.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血液透析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