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困境的思考

2021-11-03袁玉芹刘朝辉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宜昌市困境思考

袁玉芹 刘朝辉

摘要:宜昌市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民办社工机构仍面临地方政府主导统筹作用发挥不突出,区域布局不平衡,经费运行保障不稳定,社会认知度不高,持证社工数量不充足,督导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机制不健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公众对其认知不全面、社工专业能力有限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破解思路与对策:(一)坚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化外部环境;(二)以基层为突破口,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服务机构建设;(三)加强宣传和培训,改变社会对社会工作不恰当的认知,对县市区乡镇干部进行有关社会工作基本知识的培训;(四)加强专业能力提升,注重服务实践效果;(五)建立健全社工机构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增强机构社会公信力。

关键词:宜昌市;社会工作机构;困境;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062-03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民政部于2009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对“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作用,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宜昌市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于2011年在夷陵区成立。经过近10年的建设,宜昌市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从无到有,正在逐步进入规范发展时期。

一、宜昌市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困境

截止到2021年2月,在宜昌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和民办社工机构共53家,2016年后登记注册的占绝大多数(见表1)。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协助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参与困难帮扶、扶危济困等基本民生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宜昌市的社会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地方政府主导统筹作用欠缺,顶层设计不到位

地方政府的主导是社会工作以及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但从目前实际状况看,地方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还不到位,主导统筹作用发挥的还不够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地方政府尚未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划安排,社会工作顶层制度设计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在政策指引、专项资金配套上还缺乏具体措施,导致全市的社会工作建设的总体推进不够快也不够广。二是近10年来除夷陵区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地区,区委、区政府主导开展社会工作建设工作,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的政策外,其余的县市区政府还没有出台系统的关于促进社会工作和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偏少、缺乏行业协会、区域布局不平衡

从机构正式登记注册地点来看,宜昌市直及县区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办社工机构53家,机构总数并不多。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夷陵区和城区社工机构注册数在10家以上,其余县市區除枝江有5家外,其他县市区则不足5家,经济条件较差的五峰县至今无登记注册社工机构。除夷陵区和猇亭区成立有社会工作者协会外,市级行业联合会尚未成立,至今也无单位愿意牵头组建,其余的县市也未建立行业协会,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行业服务和自律作用无法发挥,机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布局严重失衡。

(三)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项目金额偏小、运行经费保障不稳定

宜昌本地的社工机构大多是2016年后成立的,除了基本的办公场所和配套硬件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却难以帮助解决其资金筹集的难题。大部分民办社工机构筹资形式主要为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基金会和企业捐赠、公益创投等方式取得的项目非常少,资金来源渠道有限。调查发现,“资金来源不足、项目经费紧缺”是当下大部分社工机构发展时遇到的瓶颈所在。无论是民政系统的项目还是工青妇系统提供的购买服务项目,标的金额都不大,5万元以下的项目占比达80%以上。2020年,宜昌市民政系统政府购买服务的金额是506万元,平均每个机构仅10万元左右。2020年宜昌市妇联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资金62万元,共16家社会组织参与,平均到每个机构的资金是3.8万元。有的社工机构在招标和政府采购环节因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无法参与竞标或投标失败,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更少,运行经费保障的不稳定导致社工机构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持证社工数量不充足

宜昌市的绝大数民办社工机构成立时间不长,社会层面对民办社工机构的了解还仅停留在传统的慈善和公益层面,认为社工机构是做公益的,只能免费提供服务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主动上门要求服务的对象并不多。其次社工考试通过率仍比较低。据调查,截止到2020年底,宜昌市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不足3000人,其中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1453人,占宜昌市常住人口(400万)的0.4‰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且绝大多数分布在民政和社区等领域,参考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配备比例为:美国2‰,加拿大2.2‰,日本5‰,中国上海2‰。参照国际标准,按照2020年宜昌市常住人口400万的2‰配备,需要社会工作人才8000人,持证社工数量明显不足。

(五)民办社工机构服务督导和监管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当前民办社工机构数量在逐年提高,但其内部规章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配套管理的评估、督导、监察机制及相关细则还不完善,法人治理的机制尚未建立或理顺。组织内部管理还比较混乱。

二、制约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猜你喜欢

宜昌市困境思考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