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分析

2021-11-03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业城镇化耦合

高 菲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有将近七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城镇化对稳定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城镇化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快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原有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工业化依赖程度较高,由此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一环,在城市产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提供更为丰富的产业选择,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城镇居民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虽然学者们对城镇化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某一城市、某一省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如何发展旅游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主要以唐鸿、唐睿和冉婷为代表。[1-3]涉及的大多是定性分析,且研究方法较为简单,不具有普适性。而且对城镇化的度量方式并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型阶段,相应的,城镇化的内涵需要更为丰富。[4]在实证分析中,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某一个方面,很少有学者将这两者进行整合研究,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复合指标体系,在定量评价我国不同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影响两者耦合发展的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献言建策。

二、研究方法

(一)重要变量的选取

现有研究大多以城镇化率作为区域城镇化的衡量标准,对旅游业发展水平也大多以旅游业增加值来表示。[5]这一方式虽然操作上简单,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因此本文构建复合指标,以衡量地区城镇化及旅游业发展水平,具体见表1。其中对城镇化的衡量主要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及生态城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对于旅游业,则分别从发展规模、基础设施、从业人数、发展基础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表1 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

(二)变量的度量与耦合模型的设立

由于本文采用复合指标,因此首先要规避因不同指标量纲不一致所导致的差异性问题,对各个指标进行差异化处理,差异化处理过程见式(1)。

(1)

其中,Xij表示各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xij为子指标初始值,mij为该指标的最小值,Mij为该指标的最大值。

熵权法属于一种客观赋权法,在对指标进行赋权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因此,本文选择熵权法模型作为赋权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需要计算第j项指标的占比

(2)

2.需要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其中k为调节系数,k=1/lnn

(3)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冗余度

dj=1-ej

(4)

4.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5)

5.将标准化的各个指标的数值与各项指标的权重相乘,计算得到其最终的指标值,该值即反映了该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

(6)

(7)

式(7)为本文的耦合度模型,以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比值作为衡量标准。其中依据COU的大小将样本地区划分为城镇化超前(1.5及以上)、城镇化领先(1.2,1.5)、城镇化协调(0.8,1.2)、城镇化滞后(0.5,0.8)、城镇化落后(0.5及以下)五个部分。

(三)计量模型的确定

文章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选择2010-2020年为研究周期。基于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影响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的因素,具体见式(8)。

COUit=α+βi Xi+μi+λt+ε

(8)

在式(8)中,COUit表示各地区各期的耦合度指数,Xi为各个控制变量,βi是各个控制变量的拟合参数,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λt为时间固定效应,α表示截距项,ε为误差项。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参考王帆等人的方法,将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交通通达度、信息化发展、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Wind数据库。

三、我国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性分析

旅游业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旅游业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在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的旅游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居民不断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居民幸福感。其经济价值在于: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在五种耦合类型中,城镇化超前以及城镇化领先意味着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较慢,现有旅游文化资源难以满足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因为旅游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城镇化滞后及城镇化落后意味着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先于城镇化,基于我国现实情况,本文认为城镇化滞后及落后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不足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表2列出了我国2010年、2015年及2020年不同省自治区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指数。从结果来看,我国城镇化超前地区集中在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以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为主,旅游业占比相对较少,且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此也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旅游输出地区。[6]在城镇化领先地区中,黑龙江、江西、河北等地属于旅游资源不充分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分离趋势愈发明显。[7]而以西藏、青海、宁夏、云南等地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属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城镇化发展滞后。[8]因此上述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旅游输入地区,虽然近年来上述地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并未实现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

表2 我国各省自治区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同情况统计

四、我国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如表2所示,我国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性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及城镇化历程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非协同发展。基于STATA15.0软件,本文对式(8)进行了回归,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与耦合度指数呈现显著正向相关性,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滞后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带动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的耦合发展。交通通达度变量的拟合参数也显著为正,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对此本文认为,在我国西部地区制约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使得旅游产业的经济辐射效应有限。信息化发展变量的估计参数也显著为正,这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符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水平较高,推动了城镇化更高质量发展,但信息化的发展并未对促进旅游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带来明显的促进效果,由此带来了耦合指数的增长。[9]

表3 多变量回归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耦合指数并非越大越好,不同地区在耦合性指数上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此,检验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表4报告了我国分地区的差异化回归结果。从拟合结果来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会降低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指数,,我国东部省份大多属于耦合指数较高,城镇化超前或者领先。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比重的提升,满足居民的旅游文化需求,减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从中部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会促进耦合指数的增长。

表4 分地区回归结果

从我国目前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抑制了旅游产业的增长,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性。[10]从西部地区来看,产业结构、交通通达度以及经济增长均有利于促进城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性发展。本文认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产业并不突出,交通通达度的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都能够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协同。

五、结论与建议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全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力。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现有经济形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首先基于耦合模型定量评价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性,其次基于计量模型检验了影响我国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性发展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大多属于城镇化超前及领先状态,而西部地区大多属于城镇化滞后或落后状态,这一不协调性极大地制约了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针对本次实证研究的结论,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要因地制宜地以旅游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旅游业的发展丰富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形态,有利于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综合评价本地旅游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融合。大力刺激城镇旅游文化消费,发挥城镇化过程中扩大内需的战略经济价值,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增强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第二,需要加快城镇化发展质量,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

对于我国旅游产业而言,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开发,旅游经济对资金、技术、交通等因素的依赖不断增强。对于我国不同地区而言,产业结构的丰富能够为东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而经济增长与交通通达性的提高则有利于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基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联动机制建设,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释放城镇化产业联动的经济价值。

第三,双管齐下,使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相互助力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只有建立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外部的游客才能进入景区产生消费。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城镇化的推进,加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业的各项配套设施尽量做到完备。而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旅游业的大发展既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在实际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二者实现有机结合,使城镇化和旅游业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业城镇化耦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旅游业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