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以阜阳师范大学院为例

2021-11-03王志刚盛兴平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唐 剑,王志刚,盛兴平,张 杰

(阜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高师院校培养出大量的优秀教师。但一直以来,高师院校的培养条件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很难实现国家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 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文简称《办法》)。《办法》的公开发布,为高师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机遇[1]。《办法》既对师范类专业的各项评价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又针对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了核心理念,这就对于大众化阶段的地方性高校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有效联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它们在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合作与实践”部分被明确提出。同时在专业认证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时间的达标条件[2]。因此,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实践教学体系在高师院校中构建成科学而有效的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目前,许多地方高师院校数学类专业虽然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但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进而导致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的教学技能与基础教育学校的需求脱节,相比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已无任何优势[3]。在当前外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若再不加强师范生的综合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师范专业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工作,进而导致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专业变得更为弱势[4]。鉴于此,改革数学师范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与实践能力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且探讨的课题。对于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讲,这是一个极为有价值、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以阜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我校的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1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数学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方面的结合问题[5],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使师范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地方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的定位、教育实践课程开设、教学管理体制、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1.1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我校位处皖西北,属于一所地方性师范大学,其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是立足地方,发挥区域优势,努力培养从事中学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以便后期辛勤钻研,构建专业自我独特性,达到“学有所用,以学立业”标准。然而,近年来我校部分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将教育的重心基本放在专业的学术发展上,进而导致师范教育很难走出自己的个性化道路,使自身处于弱势地位[6]。由于部分地方高师院校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模式在数学师范专业中仍然盛行,在教学上基本采用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如此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师范实践技能的缺乏,很难跟上基础教育数学对教师人才需求的步伐,影响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7]。

1.2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中教育实践课程时数偏少

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即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的主导方向应体现“应用型”。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体系中设置的实践课程时数较少[8],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般仍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结构不明确,孤立而分散,内部连续性尚未完善,此外,教学内容大都注重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受我国教育传统理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仍是理论课占比较大,实用性的专业实践课程占比较少,进而导致学生们失去参与实践的兴趣。

1.3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不成熟

目前,部分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之所以受到质疑,很多是因为大多数高校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系对教学实训室独立操作与管理,管理人员及各类教学实训设备分别属于不同的系部。尽管有少数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却缺乏与各系部的沟通与协调,并且极少会参与和应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缺乏实用价值、形同虚设。实际上,我校在此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此外,我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内部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而来自外部的用人单位及实习平台在评价和反馈的数据均属于统计,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多元有效的评价机制。

1.4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一些高师院校转型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使得承担师范类课程的教师在学校的地位逐渐弱化,进而导致这些教师改行从事其他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或管理[1],以至于目前师范课程教师数量急剧减少,相关人才流失严重。纵观目前仍在课堂上教授师范课程的教师,很多不是“正统”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导致他们的指导能力相对偏弱。专门讲授教学法的教师,很难提升职称等级,相对来说没有太高的地位。而逐渐边缘化的数学师范专业使我校渐渐疏远了中小学校,进而导致数学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到基础教育学校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另外,坚守在教师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积极性与实践能力不高,工作意愿不强,无论是从数量来说还是就质量而言,数学教育师资队伍都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要求,进而对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校在借鉴国内外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标准,以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现状为出发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探索适合我校数学专业特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从能力发展要求和人才素质培养为起点,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个平台、两大类别、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详见图1),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图1 “一个平台、两大类别、四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2.1 基本实践课堂教学模块

我校数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师范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教学,因为地方高师院校不同于高职院校,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的运用[9],而且要求选修与必修在设置上要双管齐下,既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也能满足本专业的需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主要由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教育方法类课程以及教育技术类课程组成[10]。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以开设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书写训练、教师口语、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分论)、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中学教育基础等课程为主;教研方法类课程开设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技能实训、班主任工作技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学数学名师讲座等;教育技术类课程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几何画板、微课程开发与设计等。实践课堂教学模块不仅要安排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无声授课、教育热点问题讨论、分组辩论、学生自我展示等。这些活动都要形成具体的实践方案,每位学生都应参加,并作出相应的实践记录和考评。

2.2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

为让师范生尽快在实训中尽快进入中学教学的“实战”状态,务必应对其在中学数学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11]。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以下设计:教师礼仪与书写规范;班主任工作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技能;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表达技能。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渗透“三字一话”训练,并对其进行总结性考核,如周末考等。此外,还可以围绕提升学生教师教育素养设置“课前3 分钟演讲”进行灵活有层次的安排。同时,在中学数学课件开发和数学微课程教学演练方面要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和智慧教室,切实提高师范生熟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应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们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要求他们不断地参加相应的比赛,如参加演讲比赛,学生课堂教学比赛、书法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以此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2.3 教育“三习”实践模块

通过教育“三习”(见习、实习与研习)实践模块可强化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效落实应用性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12]。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在时间上要确保不低于18 周。在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上,数学师范专业建立具有连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五个教学阶段,即“观摩-见习-研习-实训-实习”。将其课程结构与时间关系设置为:在第一、二学期主要进行教学观摩,每学期观摩1-2 周。在此期间,通过教学观摩使师范生初步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师范职业认知教育。在第三、四学期主要开展教育见习及教育研习,每学期1-2 周,目的是引导师范生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育研究方法,通过对学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强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增进教学智慧。在第五、六学期主要安排教育实训,每学期3周。教育实训主要是通过实践基础课程以及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来实现。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第七学期,它是师范生职业生涯的缓冲期与关键期,实习周期长达12 周,在此期间,师范生们充分利用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及委托实习等形式到实习学校进行中学教师岗位的实践。

2.4 创新教育实践模块

创新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必要举措[13]。德育实践、美育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实践、教研训练等都是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内容,这些也是我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特色实践的重要体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与管理、学科竞赛、美育实践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倡实践教育与各类科研项目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或申报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或参与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就科研创新计划而言,系部每年会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同时,为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充分调动其自觉性与积极性,鼓励其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积极引导学生们参与初、高级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属性和优势,倡导并鼓励学生设立相关社团,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等特色实践活动。

3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根据目前高师院校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实施,首先要使师资队伍更加专业化。这需要加强建设地方高师院校“双导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4]。其次要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实施,促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15]。这需要我们对校内实践教育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使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使实践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努力呈现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并保障时间的有效利用。

3.1 加强校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发展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他既是给予优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不二之选,也是发展教育强国的基石。为确保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实施,学校首先应建设一支既具有数学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校内外一体、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组建一支优秀的数学教育教学团队。《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在岗教师应至少具有一年以上的中学、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经历[16]。鉴于此,高校应合理安排,按计划将承担教育类课程的老师分批次派到实习学校去实地考察与学习实践,全面指导师范生的理论和实践。另外,学校还应定期邀请实践基地老师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见习实习、指导师范生技能竞赛、开展教师教育专题讲座;外聘基础教育师资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共同开展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根据我校数学专业原有任课教师的专业特点,整合我校数学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建立了数学教育教学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力量为基础,以数学教育网上资源平台建设为契机,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师范类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育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教师的个人发展。

3.2 修订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

近年来,虽然地方高师院校对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并努力从国内外知名大学中借鉴成功而有效的培养模式,但就整体而言,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理论认识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方面仍存留在探索阶段[17]。就目前而言,我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教学法为主导,导致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涉及不足,没有真正的将其他服务行业类职业培训教育有效融入到数学师范能力教育中去。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应在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数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分别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数学师范专业的各类课程教学大纲既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有所区别,分别用于指导不同实践模块的教学。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要明确,应与该专业定位高度一致。同时还应突出师范专业的特点,体现师范专业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修订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总的原则是:内容的处理要突出与专业联系,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实践类课程的特色。

3.3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18]。在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每20 个实习生不少于1 个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我校数学师范专业始终遵循“满足需要、布点合理、类型多样”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注重加强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实践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建设“协议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既能促进高校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发展,也能完善基础教育理论教学的建构,此外,它们还能实行双方联合培养,通过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该培养模式。构建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基地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模式,具体实施见表1。

表1 实习基地三方单位分工协作表

基础教育学校和地方高师院校各有所长。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点,共同开展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及应变能力。同时,为提高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人才需求的良好对接,高师院校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举办高师教育与学术交流、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础教育互动论坛等活动,从而调动实践教学的活性,进一步打造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

3.4 建立健全新型教育实践评价模式

为建立健全教育实践评价模式,地方高师院校首先为数学师范生建立记录学生观摩、教育见习、师范技能培训、参加师范生技能比赛等实践过程的教学电子档案。指导教师可根据电子档案可实时掌握学生们在实践中的表现、结果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师范生们进行实时评价以及及时的指导纠正,引导师范生们的潜能优势,进而推动每个师范生技能的差异化、独特性、创新性的发展,就我校数学师范专业而言,已试点建立师范生成长档案袋,建立起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四大养成体系的成长记录,实现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过程考核与科学评价。其次,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采取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另外,要注重评价标准和内容的多样化,双导师既要注重对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也应注重师范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基础教育教材分析、教师教育研讨、班主任技能训练及运用、教学课件制作等环节的评价。

3.5 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凸显实践教学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地位[19],拓展实践育人特色,完善实践育人体系[20],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资源建设,健全共享开放机制,深化独立综合实验、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就我校而言,教育见习实习实训运行规范。学校先后制定实施了《阜阳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见习实施细则》、《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与研习实施细则》、《阜阳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研习实施办法》、《关于加强见习工作的实施意见》、《阜阳师范大学见习实习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阜阳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严格落实5 学期专业见习计划,开展“见习实践周”活动,主要内容为:教育职业规划、三字一话训练、教学设计训练、走进中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制等。教育实习以集中安排的跟班实习、顶岗实习和委托实习为主,比例在95%以上。我校非常重视教育实习的过程管理,要求每位教育实习生在实习前必须通过教育见习、试讲、说课、教案撰写、三字一话、微课制作等各种环节考核。同时,我校也师范重视加强实习见习过程监督,要求学院领导每学期到实习基地对见习实习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学校组织督导组进行抽查,认真听取实习基地意见建议,定期开展实习环节的学生评价反馈。另外,地方高师院校还应对师范生教育技能训练场地的建设高度重视,以满足师范生对教育技能训练的高质量需求。

4 结束语

目前,设有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均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这些高校应以认证为契机与抓手,探究实践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办法》的颁布,旨在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对于地方高校的数学师范专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地方高师院校应根据认证的标准坚持“以评促建”,不仅要加大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更需要在专业特点方面发掘自身优势,使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具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