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方法的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11-03谢俊慧

关键词:师德师学风层面

谢俊慧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所谓学风,从狭义上说,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目的、方法等;从广义来说,是一所学校学习风气、治学风气以及学术风气的总和。近年来,学风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点,建设优良的学风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一、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群体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18年开始,00后正式进入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大学的主力军。和90后学生不同,00后对于个性以及价值的追求更为多元。在腾讯和中国青年报共同开展的《00后画像报告》大数据调研中,针对学习目的的问卷,有67.8%的00后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仅有24.1%的00后将报效祖国作为学习的目的。[1]可见,不少00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功利化与实惠化的趋势,为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革新学风建设体系是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社会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出身在00后的大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异质性群体特征:(1)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优越。相比外在物质条件,他们更加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王海建通过调研发现,有89.4%的00后认为成功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奋斗,这些数据展现出他们对自我实现的坚定态度。[2]追求个人价值的决心让00后大学生相比90后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以及更加强大的意志力。但是,部分00后狭隘的自我意识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容易造成集体意识的缺位。(2)00后大学生的父母基本是70后,文化水平较高,也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3]00后大学生从小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进一步促进其学习动机的自主化。从学习方式看,00后大学生趋于自主获取感兴趣的知识,对“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学习途径看,00后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社会实践、互联网都是其获取最新知识的渠道,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根据央视网的报道,2019年有超过2000万人在哔哩哔哩网站学习,这个被00后爱称为“B站”的娱乐平台,正一步步突破“次元壁”,成为0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网络阵地。(3)0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们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成长环境的网络化是其与90后最显著的区别。[4]依托互联网思维,00后大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遇到问题时更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但是,00后对于信息甄别的能力尚不成熟,不良的网络信息正在侵害其身心健康,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样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

二、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学生、教师、高校以及社会协同合力。因此,可以将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为学生、教师、高校及社会四个层面,共同对学风建设产生影响。

在学生层面上,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阶段,学生缺乏参与高校治理的有效渠道导致其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限制了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导致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5]学生层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价值观。思想支配行动,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是树立优良学风的核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将学习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经。(2)学习目标。目标是人的一种主观期望,能有效调动个体的情感及行动。[6]引导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风建设的首要方法。(3)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保障。(4)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学习内容的认可,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培养学习兴趣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教师层面上,现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和学风建设呈正相关关系。[7]因此,教师层面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维度。教师层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有:(1)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是其精神风貌、职业操守、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8]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正确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职责的首要前提,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具有深远的影响。(2)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双方人格平等、沟通畅通、氛围和谐。这将实现师生相互尊重与理解,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3)教学方式。00后群体自主化的学习动机导致“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唤醒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满足00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并吸收专业知识。(4)专业素养。面对互联网对于传统教学的挑战,高校教师如果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必然无法获得00后大学生的认可。因此,高校教师需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时刻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

在高校层面上,学风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高校应积极调动各类资源,为培育优良学风厚植发展的土壤。高校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体现在:(1)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营造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让师生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9]高校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包括专业的顶层设计、畅通的沟通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严格的惩戒制度等。(2)校园文化。学风建设本质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互为补充。[10]通过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引导、激励、约束作用,将校园精神渗透到人才培育全过程,能为高校学风建设营造优良的精神环境。(3)基础设施。学风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生活服务设施等。(4)宣传手段。发挥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引导作用需要配合丰富的宣传手段,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坚持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占领哔哩哔哩、知乎等00后活跃的网络阵地,加大与学生在互联网站的互动,以此提高学风宣传的成效。

在社会层面上,市场经济在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部分青年产生急功近利的观念,“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风气对00后大学生学风的塑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层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宏观作用。(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究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学风问题和当下社会风气息息相关。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是高校提高学风建设水平的外部条件。(2)舆论引导。针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调动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社交媒体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先进的榜样感染人、正确的报道引导人,帮助00后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为高校学风建设添砖加瓦。(3)政策导向。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风建设指导文件为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国家宏观的招生政策、就业政策也对高校的生源质量、学生的观念导向产生深远影响,进而改变高校的学习风气。(4)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优良的家风对于孩子学风的塑造同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基于对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多维度分析,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进一步模糊量化分析,将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目标层,学生、教师、高校、社会四个层面构成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出价值观等16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确定判断矩阵

首先,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1-9标度法,把判断结果量化,标度重要性判断如表2所示。其次,采用专家评分法,邀请高校管理领域专家、专业老师、辅导员、00后大学生代表依据指标之间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得出层次分析的判断矩阵。问卷发放了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回收率为96.6%。对问卷的指标得分进行汇总及平均,得到指标判断矩阵。

表2 指标评分说明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为: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为:

(二)通过一致性检验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上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w1,w2,…,wn)T和一致性指标CI值。存在判断值CR=CI/RI,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可被接受。随机一致性指标RI是一个定值,由判断矩阵阶数所决定,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均值,RI取值如表3所示。特征向量Wi为各指标权重。经过计算,上述判断矩阵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如下: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一级指标W学风建设=(0.47 0.26 0.21 0.06),

CI=0.0698,CR=0.0784<0.1;

二级指标W学生层面=(0.44 0.31 0.15 0.10),

CI=0.0404,CR=0.0454<0.1;

W教师层面=(0.45 0.16 0.23 0.16),

CI=0.0342,CR=0.0384<0.1;

W高校层面=(0.45 0.34 0.13 0.08),

CI=0.044,CR=0.0494<0.1;

W社会层面=(0.27 0.15 0.16 0.42),

CI=0.0210,CR=0.0236<0.1

(三)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如表4所示。不难看出,一级指标中学生层面的权重最大,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权重高达0.47,教师和高校两个层面权重相差不大,社会层面的权重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学生层面,价值观和学习目标两项指标的权重合计达到0.75,可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清晰的学习目标对00后大学生学风塑造极其重要;对于教师层面,师德师风的权重最高,达到0.45,可见教师的品行操守对学生学风的养成影响之深;对于高校层面,管理制度(0.45)和校园文化(0.34)分别从显性和隐性角度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学风;对于社会层面,家庭教育(0.42)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三个指标,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学风养成是无法忽视的。

表4 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四、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面对00后大学生,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需要突破定势思维。通过深入剖析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高校要与学生、教师、社会形成多方合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弘扬等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创新学风建设工作路径,最终打造“四位一体”的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的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一)“三大举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00后大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第一主体,价值观是学生层面最重要的指标,反映出对于00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核心。因此,高校需要通过“三大举措”强化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破除“读书无用论”等错误价值观念:一是加强内容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在教材编写上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行业前沿,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层面的权重仅次于学生层面,抓好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思政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应积极整合党政领导干部、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组建“专兼结合、数量充沛、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注重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水平,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创新教育形式。照本宣科的思政教育对00后大学生难以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要拓宽思政教育载体,在00后大学生活跃的知乎、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平台主动搭建思政教育阵地,实现多渠道的内容输出和全方位的内容覆盖。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广“课程思政”,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一系列专业思政金课,将思政教育贯穿于00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思政课从“点名课”向“网红课”转变。

(二)“三大机制”锻造优良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在教师层面的四个指标中权重居于首位,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师德师风也被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对师德师风的锻造应着重构建“三大机制”: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师德师风的败坏源于教师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理想信念不坚定[11],教师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开展主题教育培训、举办师德师风评比等形式,选树典型模范,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学风塑造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二是选人用人机制。在教师引进环节,将师德师风作为核心考察要素,对作风不正的教师不予录用。同时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惩戒机制,将师德师风考评与教师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干部任免严格挂钩,对违反师德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三是监督管理机制。作为学风建设的共同主体,学生、高校、社会媒体都应参与到师德师风的监督过程。高校要开辟多样化监督渠道,对师德师风问题给予曝光,打造公开透明的教师监管机制。

(三)“双向联动”弘扬优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不仅体现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为更好发挥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在弘扬校园文化过程中应当实现“双向联动”: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两个范畴,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校园文化能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渠道也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宣传效果。将校园文化宣传和思政教育内容建设两项工作紧密结合,依托思政教育弘扬校园文化,将大学精神渗透到00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为高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与网络文化联动。面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高校不能简单地把网络文化视为洪水猛兽,将其置于校园文化的对立面。在新时代,高校应构建“互联网+校园文化”的传播新模式,基于学风建设工作的需要,推出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作品,并通过互联网平台的高效传播,提升高校学风建设效能。

(四)“四位一体”形成学风建设合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新时代,面对00后大学生这一全新群体,需要创新学风建设工作路径。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与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四位一体”的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体系,在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覆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00后大学生。在微观层面,高校要在学生价值观塑造、教师师德师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发挥学生和教师对于学风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内形成学风建设良性循环;在中观层面,高校通过不断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校内文化环境,为学风建设提供显性和隐性支持;在宏观层面,社会风气、舆论引导、政策导向从外部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对00后大学生的学风塑造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家校联系机制,主动和学生家长搭建沟通桥梁,挖掘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促进优良学风。

注释:

[1] 中国青年报、QQ大数据:《00后画像报告》,2018年5月6日, https://www.sohu.com/a/230637440_387904,2021年2月2日。

[2] 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0期。

[3] 周桂凤:《无为而治思想在基于0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究》,《才智》2018年第7期。

[4] 牛宇飞:《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00后”大学生为例》,《高教学刊》 2019年第9期。

[5] 钟凯雄:《大学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基于文化管理的视角》,《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11期。

[6] 崔庆波:《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与学风建设》,《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年第1期。

[7] 苗洪霞、王志华、刘 群:《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

[8] 金文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等教育》 2013年第11期。

[9] 杨 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

[10] 钟凯雄:《大学学风的文化属性及其建构摭探》,《高教探索》2013年第4期。

[11] 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师德师学风层面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