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11-03双江董江华

癌症进展 2021年17期

双江,董江华

榆林市第一医院1核医学科,2影像科,陕西 榆林 719000

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其发病率在中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直肠癌根治术进行相关治疗,临床研究显示,直肠癌术前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疗效及预后影响巨大,因此在术前精确诊断癌灶淋巴结转移情况尤其重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作为临床常用影像诊断手段,可观察淋巴结形态学信息,但对淋巴结内部结构的显示存在一定局限,难于准确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MRI的解剖影像通过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可获得功能影像,鉴别直肠癌淋巴转移情况,但无法直接反映淋巴结是否为肿瘤转移。而PET-CT联合MRI可通过相关代谢信息与功能对淋巴结性质进行推测。为了探讨PET-CT联合MRI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80例直肠癌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采取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②在榆林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前未经过化疗或放疗;③术前接受MRI、PET-CT检查,并在检查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检查图像模糊;②伴急性感染;③伴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检查;④伴手术禁忌证;⑤伴其他恶性肿瘤。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直肠癌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39~72岁,平均(59.34±9.2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49例,无淋巴结转移31例。49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分期:N期31例,N期18例。8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共423个,其中298个为转移淋巴结,125个为非转移淋巴结。

1.2 检查方法

PET-CT扫描方法:患者在检查前禁食6 h,空腹血糖控制在8.1 mmol/L,检查采取64排宝石CT。根据患者体重静脉注射F-脱氧葡萄糖(fluoro-2-deoxy-D-glucose,F-FDG)3.70~4.44 MBq/kg,注射后于休息室静卧1 h,静卧期间应尽量饮水,保持胃肠道充盈,排尿后进行全身PET-CT扫描。检查中患者保持平躺,运用三维成像模式从头部至大腿中部进行扫描。取6~8个床位,每个床位扫描2.5 min。扫描参数为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层厚为3.75 mm。

MRI检查方法:采用TRIO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采取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对患者盆腔直肠进行定位扫描,从耻骨联合下缘到骼血管分叉水平。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依次进行冠状位Cor T2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relaxation fast spin echo,FRFSE)扫描[参数:层厚5 mm,层间距1 mm,重复时间(time of repetition,TR)3752,回波时间(echo time,TE)85,视野(field of view,FOV)38 cm×38 cm,矩阵320×224]、轴位T1 FSE[参数:层厚 5 mm,层间距2 mm,TR 819,FOV 32 cm×32 cm,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NEX)2,矩阵320×224]、轴位T2 FRFSE(参数:层厚5 mm,层间距5 mm,TR 2500,TE 85,FOV 32 cm×32 cm,NEX 2,矩阵 320×224)、轴位 T2 FRFSE fs(参数与轴位T2 FRFSE相同);扩散敏感梯度b值选取0 s/mm与 1000 s/mm。

PET-CT联合MRI扫描方法:同时进行两种检查,观察PET-CT图像与MRI图像融合图像,若显示为阳性则为阳性。

图像处理分析:①PET-CT数据处理,采用GE PET-VCAR后处理软件自动测定病灶PET-CT图像,确定淋巴结位置、大小及到直肠癌灶距离,在每个淋巴结取3个不同层面测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max,SUV)、最小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minimum,SUV)。所有数据都进行3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②MRI图像处理,采用Functool软件,在淋巴结大小范围内手动勾选感兴趣区,注意避开周边低信号坏死区,每个淋巴结取3个不同层面测量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慢表观弥散系数(ADC)、最快表观弥散系数(ADC)。所有数据都进行3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③PET-CT图像与MRI图像融合,采取Integrated RegistratiOn融合软件,可自动识别并融合图像,可手动调整图片,保证在同一层面显示PET-CT、MRI图像,在己配准数据集上勾选感兴趣区,测量长径与短径,并进行分析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情况;②计算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情况的比较

PET-CT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SUV、SUV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MRI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 ADC、ADC、ADC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ET-CT联合MRI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均明显长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1)

表1 非转移淋巴结及转移淋巴结患者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情况的比较

2.2 三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

PET-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85.00%(68/80),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77.50%(62/80),PET-CT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95.00%(76/80)。(表2)

表2 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照

2.3 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PET-CT联合MR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PET-CT或MRI单独检查。(表3)

表3 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讨论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报道显示,直肠癌治疗预后受有无淋巴结转移影响,其治疗方案选择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诊断直肠癌原发灶并不难,但对于淋巴结转移精准诊断仍较为困难。相关研究显示,淋巴结受肿瘤细胞、病毒等侵袭时,体积会明显增大,因此临床多将淋巴结大小作为淋巴转移的诊断依据之一。Shao等研究显示5~10 mm的淋巴结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也显示较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均更长。但淋巴结大小受炎症等影响,单纯根据淋巴结大小进行诊断,准确度不高。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术前淋巴结转移判断,MRI是直肠癌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式,采取检测水分子扩散状态进行功能成像,通过淋巴结内部密度、形态、大小等变化对淋巴结进行描述性诊断。本研究采取MRI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 ADC、ADC、ADC均明显更低,与Fournier等研究结果一致,提示MRI具有一定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主要是因为当淋巴结区域内肿瘤细胞出现转移、浸润时,淋巴结内部细胞密度将比正常组织高,细胞外间隙相对较小,水分子扩散受限,因此转移淋巴结ADC值比非转移淋巴结低。但将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者一致性为77.50%,诊断出错率仍较高。PETCT作为一种融合功能显像和形态显像于一体的影像学手段,不仅能获得淋巴结解剖信息,还提供淋巴结代谢信息,能作出较好的定性诊断。本研究结果发现PET-CT检查中,较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SUV、SUV均明显更高,表明PET-CT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也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效能。PET-CT检查通过葡萄糖代谢水平反映淋巴结情况,淋巴结发生转移时糖酵解处于异常旺盛状态,SUV明显升高。将PET-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者一致性为85.00%,较常规MRI影像学手段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优势,但仍有提升的空间。若PET-CT能结合MRI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优点,获得功能影像,理论上可获得良好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效果。本研究采取PET-CT联合MRI检查,得到融合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高达95.00%,同时ROC曲线分析显示,PET-CT联合MRI诊断能提高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分析原因为单独采取MRI检查,ADC值作为MRI检查区分、鉴别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指标,受炎症、缺血等因素影响时,同样会出现ADC值降低,导致鉴别错误。除此之外,MRI检查时受扫描床位影响较大,难于扫描到全部淋巴结,进而出现漏诊。PET-CT对淋巴结的视觉分析仅能反映癌灶内某一像素的代谢水平,若小淋巴结转移,其显像剂摄取量较低,则易导致诊断假阴性。而PET-CT联合MRI融合图像将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势结合,进而提高可比性和诊断结果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PET-CT联合MRI具有较高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也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重要依据,可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