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调查与研究
2021-11-02李枫
李枫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15-01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帮助学生提高追求身心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高职 健康生活 方式養成
一、研究目的
研究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追求身心健康的意识以及行为,使其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受益一生。从广义上看,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的良好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降低国家医疗支出,富国强民。
作为高职院校,应好好思考高职学生目前现有生活方式与我们瞩目的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差异,努力将学生的生活方式往健康的方向上引领。
二、研究方法
(一)采取个案研究法
为保证个案不过于片面,遂在不同系别随机抽取十个班,对每个班的班长及表现欠佳的一位学生围绕现有生活方式展开面谈。面谈内容主要涉及个人饮食习惯、是否抽烟、锻炼习惯、就寝习惯、娱乐、安全等方面。同时还对这十个班的班主任就班级整体情况进行面谈。
(二)采取调查法
针对高职学生现有生活方式,对其在健身习惯、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安全行为等方面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通过蓝墨云里调查问卷活动的形式发放给大一、大二的学生182名,其中有效作答179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个人对待健康生活方式处于“知而不行”的状态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发现,高职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模糊,许多相关问题不能准确回答。另外,高职学生中超八成认为健康生活方式与树立正确“三观”和心态平衡间没有很大关联。最为关键的是,所有高职学生几乎都处于知而未行的状态。如果说知道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作为满18岁及以上年龄的高职学生就应该在即便无人监管的条件下也会自觉做到早睡早起。而在问卷中询问“0点后入睡的频率”题目中,有33%的人选择了几乎每天都是;每周1~2次0点后入睡的人占44%;每周3~4次的占15%;每周5次的占8%。在个案研究法过程中,和学生谈及晚上未按时睡觉时都在干什么这一问题,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手机聊天、游戏、刷抖音视频和看电视剧,导致睡眠时间一拖再拖。而利用手机学习的虽然也有会睡得较晚(约23:00左右)的情况,但这些学生都表示没有因为学习而导致0点后还未入睡的情况。所以,这组数据很清晰地表明了高职学生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处于一种知而未行的状态。
(二)自律性强有学习动力的学生更易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以是否抽烟为例,高职院校的学生手册中明令禁止学生抽烟,且学校多次展开“安全禁烟月”等活动。但在和班主任就此问题展开谈论中,所有的班主任表示班级中抽烟男生的占比将近七至八成。即便在禁烟月内,仍有学生抽烟。其他情况基本如此,所以班主任都有好生易教,后进生难管的感觉。
(三)缺乏对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效管理机制
学院针对高职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目前主要以学生手册为依据,并由班主任、辅导员直接进行管理。因个人管理风格不同,易出现同一现象各班管理程度不统一的情况。此外,学院虽然会推行易于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活动,但实际中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优异,但活动过后又回归原态。
四、结论与建议
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目前处于具有一定个人色彩但仍能改变的状态,而学院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则处于一种分散和短期的状态。因此,学院应该想方设法对高职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当作一种长期的、综合的教养规范管理过程来抓。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院动员,营造师生共同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
学生还是处于一个逐渐养成的阶段,如果有良好的氛围,学生即会被带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学院,应在活动策划、学生管理、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此举应制定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二)注重开展引导学生将健康生活方式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新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将体育课程向“育体”课程发展。线下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上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有违健康的现象,围绕“育体”这一概念的理论展开学习。同时纳入体育课程考核,促使学生在边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又将健康方式实践化、常态化。这样,即便学生走出校门,随着健康生活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其依旧能做到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此,就意味着体育课程中强调的“终身体育意识”已成成形,并会大概率保持下来。
参考文献:
[1]杨晓忠.谈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9(05):109-111.
[2]于洋.高职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技风,2018(01):21.
[3]王润萍.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