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345”德育体系 打造“向心德育”品牌

2021-11-02赵燕毛会彬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德育

赵燕 毛会彬

新时代中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凝练德育特色,丰富德育内涵,力争实现德育工作品牌化、特色化,切实发挥品牌效应与育人功能。

一、“向心德育”的提出和内涵

“核心素养”一词,一出现就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包括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

众所周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无论受到多少力的作用,其合力总是指向圆心。我们认为,校内外实施的全部德育,应该指向一个圆心,这个“心”也是核心素养的“心”。

指向核心素养的德育,我们称之为“向心德育”。

烟台十四中从2013年全面实施了“活力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天地。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后,我们根据“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精神,结合我校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酝酿并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体系,并于2017年2月开始探索、实践,培育“向心德育”品牌。

二、构建“345”德育体系,打造“向心德育”品牌

“3”是指强化三个意识,“4”是指加强四个结合,“5”是指实施五项工程。

(一)强化三个意识

1.强化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意识

学校坚持“大德育观”,即“人人都是德育教师”“事事都是德育活动”“时时都在实施德育”。在落实好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学生自管会工作的前提下,发挥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作用,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德育工作,学校的每一处环境都是育人阵地,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2.强化学科德育、终身发展的意识

学校强化学生终身发展意识,明确了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传道”与“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育人目标是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强化德育为首、德育科研的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示范引领,强化德育为首的意识。通过德育课题研究、专家解读,举办德育一体化讲座、德育研讨会、学科德育四同课等,及时培育、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德育科研意识。学校2018年申报的省级德育课题“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顺利结题。

(二)加强四个结合

1.加强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丰富德育内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在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根据各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

学校注重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形成紧密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家长会、家长QQ群、微信群、家长学校是促进家校合作的良好平台,家长委员会、《家校连心桥》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搞好家校合作,对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管理与活动的结合

学校重视管理与活动的结合,一方面继续建章立制,推出了“学生十要十不准”,加大常规检查力度,来规范约束、督导纠正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在活动中弘扬进取精神、展示个性特长、体验成功喜悦。管理与活动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

4.加强序列化教育与专题教育的结合

每学年,我们都会利用升旗、班会、外墙板报、班级文化、学科渗透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对学生实施德育。3月,开展学雷锋活动;4月,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5月,开展感恩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6月,推进诚信教育;9月,开展尊师重教及养成教育;10月,进行“爱国、爱校、爱家乡”教育;11月,进行“遵纪守法教育”;12月,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等。每月1个专题,每周1次主题班会,对学生实施序列化和专题化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政教处牵头积极协调,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促进了学校体验德育、过程德育的实施,紧密契合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实施五项工程

1.学科德育打造“向心德育”品牌工程

学科德育是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有目的、有意识地激活或开发学科的德育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而开展的基于学科教育属性和特点、符合德育规律的教学活动。

培育目标:充分挖掘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德育內涵,发挥学科独特的教育教学属性和育人特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实施措施:一是加强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学科德育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面实行班级任课教师集体德育责任制,全体教师都应有德育主体意识,要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全面负责,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导品德。二是提升教师学科德育能力。学校将教师德育能力纳入常规培训体系,通过校本学科德育专题教研等形式培养教师学科德育能力。三是健全学科德育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学科德育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基于学科德育的听课、评课活动,带动和促进教师深入学科德育培育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意识,引导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内容与方式的反思和总结。

2.德育课程打造“向心德育”品牌工程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能够保证其个人成长成才、持续发展、热爱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是指导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

我校中学德育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以实践性为特征,以学生的生活为旨归,以培养热爱生活的公民为目标,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做良好公民的能力为核心。

我校德育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措施,体现为目标整合、学实融合、方式综合,以德育课程为主,结合日常教学、德育专题活动、团日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整合德育功能,凝聚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乃至全人口的力量,以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3.传统文化打造“向心德育”品牌工程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和课余活动等方式,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培育目标:以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落实传统文化课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一生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

实施措施:一是坚持课堂学习经典与课外生活实践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是重视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把传统文化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作用。

取得的成效: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我校初三学生潘霂在参加的烟台市“国学小名士”诵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老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奖。我校校园电视台、广播站部分师生共同参与制作的《国学课堂———楹联文化》荣获全国中小学影视节目类一等奖。

学校充分考虑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择相关元素和内容布置校园环境,打造了立体的文化传播平台———《烟台十四中报》、《家校连心桥》、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传播了校园正能量。学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开辟了德育文化墙和楹联长廊,并充分利用教学楼楼道、建筑外墙、学校围墙,进行品德、励志、环保、科普、艺体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

4.综合实践打造“向心德育”品牌工程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社会服务、手工制作、职业体验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积极推动劳动教育,既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价值观的塑造。比如“登山远足、拜谒孔子”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祭扫活动,参观市博物馆、地震体验馆、地质博物馆等活动,参加“情暖儿童村”联谊服务实践活动,参加“做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编织、面塑等手工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同學们的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通过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加强对全体同学的劳动教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主题活动打造“向心德育”品牌工程

针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每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多彩实践节”等。

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学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文学修养,掀起全校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合唱节”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教育环境;提倡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探究意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实施“向心德育”的成效及反思

通过几年的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办学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良好。学校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德育体系,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已出版德育相关著作3部,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立项德育课题12项,其中省级德育课题“基于‘德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得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多次获得全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全国楹联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核心素养、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在各项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国学讲堂———楹联文化》获得“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作品”一等奖。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越来越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区域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我们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德育体系,但在德育途径探索、德育课程实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今后,我们继续围绕“向心德育”进行拓展研究,力争在德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上有一定突破,打造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向心德育”品牌,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乐园,为烟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冷志延、张永芳、辛绍梅、臧丹凤为本文提供了部分素材,特此感谢!)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德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