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子过中秋,倍思家乡味

2021-11-02宋芷若

看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沙县小吃月饼

宋芷若

纽约唐人街

对于长居海外的人来说,想吃某种食物也许不是为了满足味蕾,而是出于一种“乡愁”。

自从不在国内生活,我就对中国传统食物有了一种执念: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其实有些东西我平时并不喜欢吃,但是到了特定时候,我的身体仿佛按照中国农历被编程了一样,就自动很想吃某样东西。

难搞到的月饼

之前因为工作原因,我生活在一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国家。那里中国人都是凤毛麟角,更不用指望找到中餐馆了。中秋节前几天,项目的领导透露,要犒劳一下辛苦的同胞们。我就迫不及待追问,能不能搞到月饼?

领导笑而不答,估计他心里也没数。在这里,能吃的东西只有那么几种,食品工业几乎为零!别说找不到月饼模具或烤箱,就连找到基础的原料也是难如登天。

中秋节那天到了,热带的飓风说来就来。正值晚饭时间,突然下了瓢泼大雨,我们所有人依然兴致不减,挽着裤腿到食堂打饭。一进门,我们就见领导面前堆着两摞纸盒,里面放着数十块小小的“月饼”。

这面饼发白,也没有什么花样和图案。“这是从这边首都的北京饭店六七个小时车程带过来的。不容易啊,一人一个,快吃吧。这是五仁的,这是水果的……”

大家一哄而上,有男同事还把自己的那一块小月饼省下来,送给相好的女同事。这浪漫的情谊,似乎回到了上个世纪。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段时间单位伙食太差,那块小月饼是我二十几年人生中吃到的最好吃的月饼。我还大动干戈地拍了一个吃月饼的小视频,好比进入米其林五星餐厅探店般激动。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在我们华人的心里泛起涟漪,让我们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领导犒劳的月饼

沙县小吃

甜点“驴打滚”

国外没有“驴打滚”

后面因为工作变动,我换了一个条件好很多的国家。这里中餐馆遍地开花,想吃的应有尽有。甚至当地人都会直接点菜说“huoguo(火锅)”“chaufa (炒饭)”等。

敢闯敢拼的福建人、广东人,把他们的美食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家乡的美食不仅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乡愁的一份寄托。

我曾经在谷歌地图上搜索全球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全世界竟然弹出好几百家。也许,闽南人的乡愁可以寄放在那一碗面线中。可是我,一个土生土长在北京周边的北方人,却发现自己的乡愁无处安放。

我自己包着韭菜盒子,同时也感觉到好像我妈的手又拿住我的手,教我擀皮。

在国外生活,我慢慢喜欢上了做饭。而我能做的,都是小时候家里经常做的一些东西。那些在脑海深处掩埋的记忆,似乎就可以随着食物的味道飘出来。好像恍然间,我还是那个在厨房里晃来晃去,帮不上忙的孩子。

我自己包着韭菜盒子,同时也感觉到好像我妈的手又拿住我的手,教我擀皮,“一只手擀,另一只这样拿住了中间然后转,中间厚两边薄……”;煮红豆粥,我同时感觉到好像我爸又在我耳边碎碎念,“每天做豆粥,有什么好吃,又苦又涩……”;炒鱿鱼花,想起我妈老是不记得从哪一面切花刀才不会卷反;烙饼,却再也没有我爸那只宽厚的手掌,能从锅里直接拎出饼来从不怕烫……不过我最想念的,是家乡的一种甜点,叫“驴打滚”。

从小我就知道的这个名字,好像天经地义的一个名称。我并没有想过它的意思。到了国外和来自中国南方的朋友聊天,跟对方说想吃驴打滚,他们都听得一头雾水,以为我是想吃驴肉了。

于是我才想起去百度百科。这一查,我竟然看得热泪盈眶。

驴打滚,中国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的传统小吃之一,由糯米、红豆沙组成,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

记忆里的味道,竟然蕴含着这么可爱的比喻。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中国文化啊!

一颗漂泊的心无处安放,只有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才能慰藉异乡人吧。

儿时住在农村,驴打滚都是一个师傅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的。车子后座上码了三四层木质的扁平的箱子,一层一层地拉开,里面软软糯糯的小宝贝排得整整齐齐。和驴打滚一起卖的,还有凉糕。这有点像现在流行的“雪媚娘”吧。

凉糕外面没有黄豆粉,所以是白嫩透亮的;外面沾着些生粉,这样不会黏。有的上面还打了一个红邮戳,那是标记的馅儿:白糖的和豆沙的。入口绵软冰凉,香甜沁人心脾。最有意思的是,卖驴打滚和凉糕的师傅并不稀罕赚钱,他们都是随身带着骰子。他们在村子里逢人就来一场,赢了赢钱,输了输点心。自行车一骑,口哨一吹,一天乐得自在。

驴打滚师傅好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画面与现在国内快节奏高效率的氛围如此格格不入,也难怪这种卖驴打滚的也渐渐销声匿迹了。

北方菜难走出国门

去年回国,我马上在网上订购了驴打滚。网购得到的,只是包装精美、四四方方的糕点,少了童年时候那种新鲜糯米的口感和那份匠人的情趣。回到老家,我看到春节前夕的胡同口,有个小姑娘在摩托车边放着一个泡沫箱子,牌子上写着“驴打滚”。一問价格,竟然要出天价,我就想着买个情怀吧,问她要一个。她指了指箱子上的二维码,让我付钱。

我忽然发现,记忆里的驴打滚,怕是再也找不到了。

不像北方人安土重迁,南方人爱闯敢拼,世界各国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到海外谋生的南方人中,又以开餐馆的居多。所以,相对于中国南方的美食,北方的很多好吃的,在国外比较难找到。

这也让我越发想起这首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改的不只是乡音,还有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偏好。

冰糖葫芦

作为闯荡世界各国的北方人,我依然不吃肉粽,不吃菜粥,依然爱吃着小时候经常吃的那些东西。在国外生活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去寻找或者学习制作北方老家的美食。

看着在国外做沙县小吃的福建人,我挺羡慕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在这里卖驴打滚,那会很幸福吧。去年冬天回国,到了我们村的那一个火车站,出了车厢,我一下子就闻到了家乡的味道。北方空气特有的清冷和干燥,混着柴火的味道,还有什么味道?

还有韭菜盒子、煎饼果子、冰糖葫芦、驴打滚……

我们吃的东西塑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孕育了我们的灵魂。一颗漂泊的心无处安放,只有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才能慰藉异乡人吧。在2021年的中秋节,我希望所有的游子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家乡美味。

猜你喜欢

沙县小吃月饼
沙县小吃“梗”有味
向沙县小吃学习
寻找真正的沙县小吃
开胃小吃“丝娃娃”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升级迟缓,沙县小吃遭“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