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写作“最美的遇见”
2021-11-02郑维南
郑维南
[摘 要]绘本中插图精美,语言精炼有趣,隐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很多教师把绘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自己对绘本阅读的鉴赏能力,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绘本的精彩语言和写法。在绘本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绘本的语言,发掘书中表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使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读写水平。
[关键词]绘本;构思;创意;表达
一、在绘本读写课中“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精美的画面、夸大的造型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写话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绘本故事读本色彩丰富、图案鲜艳、情节生动,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写话中来。比如,教学绘本《蚂蚁和西瓜》,这个绘本故事很有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西瓜的图片,再观察蚂蚁的绘本图画,然后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图片中对比强烈。此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蚂蚁要想吃掉这个好吃的大西瓜会发生什么事?一激石千层浪,学生主动阅读绘本,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当蚂蚁看到了大西瓜,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仔细观察蚂蚁的动作并把蚂蚁的动作表达出来。“当蚂蚁看到了大西瓜,有的高兴地蹦了起来,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吃西瓜,还有的兴致勃勃地去找伙伴帮忙。”孩子们写得不错,能把看到的图片内容表达得很生动。本次绘本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绘本阅读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绘本读写课中“模仿写话”
翻开绘本,文中精彩的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还能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绘本中语言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语言中表达的丰富情感,也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读写训练或相似句型的仿写训练。特别是绘本中出现一些“多次重复”的句式,读起来有节奏感和趣味性,能够一下子激起学生仿写的兴致。比如,在《我妈妈》绘本中,作家安东尼·布朗用滑稽有趣的语言以及比喻手法描写出了一个百变妈妈的形象:她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像猫咪一样温柔……学生借助图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妈妈深深的爱,这样自然而然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教师还引导学生发现比喻句式的特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运用两个“我妈妈像……一样……”的句式来夸一夸自己的妈妈。“我妈妈像蜜蜂一样勤劳,我妈妈像闹钟一样准时,我妈妈像辣椒一样火爆……”学生用有趣的文字表达对妈妈的赞叹和尊敬。之后教师把这些句子进行收集和整理,编成一本由学生自己创作的绘本。当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心里都激动不已,进而越来越喜欢绘本。
三、在绘本读写课中“巧设补白”
绘本语言精练简洁,插画精美,隐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为写话教学留下了许多“空白”,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敏锐地发现绘本中的“空白”,把语言和插图部分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想象,让绘本内容更丰富、更有趣。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语言简炼,画面丰富精彩,如果随意阅读,肯定领略不到书的绝妙之处,体会不到作者的用意,因为绘本中每一幅图都为下一幅图做伏笔,图与图都有关联。在教学“母鸡萝丝绕过池塘”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看,狐狸离母鸡萝丝更近了。这惊险的一幕被谁看到了?如果你是那只枝头的小鸟,你想说什么呢? 青蛙看到了狐狸,忍不住举起前肢,会说什么?蝴蝶姑娘呢?你猜一猜她会说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绘本中的语言和插图丰富起来,从而训练学生的扩写能力,充实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绘本读写课中“训练构思”
构思隐含在绘本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线索,激发学生创编故事的潜能,启发学生发现绘本中巧妙的构思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例如,绘本《母鸡萝丝散步去》中作者的构思就与众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图画去“欣赏”——一只好运的母鸡萝丝去散步,它的身后跟着一只的狐狸。正当狐狸扑上去吃掉母鸡时,刚好踩到钉耙上,打到了狐狸的脸,接下来这只狐狸又连续发生一系列倒霉的事,如掉进池塘、埋进草堆、被面粉浇到、被蜜蜂追等,最后狼狈而逃。故事開头可爱的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从这件平常小事开始发展出一系列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又回到原点“母鸡回到鸡舍”。绘本用平实简单的语言揭示了事情的内在联系,变成了一个故事链,这样的故事与众不同,很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先通过画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别的“环环相扣”的描写手法,再引导学生自由编写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为开头,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不断推测、构思,创编出一系列有关联性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其故事内容想象合理就可以,最后让故事的结尾又回到开头一样的起点。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创编故事,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在绘本读写课中“创意表达”
绘本中的文字精炼且活泼有趣,内容简洁又通俗易懂,正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绘本是极好的语言训练范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一起阅读、欣赏、交流,学生可以结合故事中的角色特点进行表演,尽情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教师要借助绘本中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进”和“出”的语言表达训练。
“进”,即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故事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出”,即读完绘本有所启发,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先预设好问题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大胆猜测,然后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创编。比如,《逃家小兔》绘本中讲述了一只小兔子通过离家变成不同的事物来感受妈妈的爱。小兔一会儿变成小鳟鱼,一会儿变成小帆船,一会儿变成石头……但结局很温暖感人。在课堂上,教师先不揭示故事的结局,而是给予学生适合的提示,根据原来的故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小兔又会变成什么呢? 他会不会被兔妈妈抓到?由于学生对故事中的语言已经很了解,在创编时就自然而然地沿袭绘本中的语言风格,仿写的句子很生动有趣。学生写道,“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一粒灰尘,静静地藏在角落里,你就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一粒灰尘,”妈妈说,“我就变成一部吸尘器,把你吸到我的肚子里安家。”“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一颗星星,高高地挂在天空中,你就摘不到我。”“如果你变成一颗星星,”妈妈说,“我就变成浩瀚的宇宙,让你在我的世界里闪耀。”……学生的表达丰富多彩,具有真情实感,这就是“进”的语言表达训练。又如,《小猪变形记》绘本中的小猪变成各种动物,它变来变去,经过一番挫折,最终明白做自己是做好的、最快乐的。教师可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绘本中的小猪后悔了,最终做回自己,孩子们,你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没有像小猪这样的经历,也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喜欢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有没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和感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感而发,有些学生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会越来越优秀!有些学生认为:生活中,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乐观面对生活,向他人学习优点,取长补短,做最好的自己……教师通过“出”的绘本教学,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绘本与写作的相遇,可谓“最美的遇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自己对绘本阅读的鉴赏能力,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绘本的精彩语言和写法,发现更多有趣的绘本写作资源,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读写指导,为写作教学开辟一块新天地。在绘本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年段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绘本中的语言特点,指导他们模仿写话,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创意构思,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儒敏.部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