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的质疑和创新

2021-11-02王爱萍

黑河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质疑数学课堂小学

王爱萍

[摘 要]“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思想的根源,也是产生求知和兴趣的根源。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质疑;创新

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逻辑思维逐步散发的一个阶段,而数学这一门课也对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接触小学数学时,他们的逻辑思维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渐领悟到数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索问题,而在数学课堂上更重要的应当是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的过程。主动思考给学生带来内在的活动积极思维,这对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质疑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会质疑才会有创新。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

一、树立质疑意识,着眼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地方,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阵地。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而应该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质疑,然后想办法解答,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根据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能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也会提出“为什么?”“怎么办?”教师要激发、引导、鼓励小学生大胆地去质疑,把教会学生质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会开启学生的心智,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逐步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设“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学并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最好的精神状态下开始学习。疑问分为“课前疑问”和“课后疑问”,要使学生“疑问”,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激发“疑问”。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先提问:小宏同学今年已经16岁了,但他只过了四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充满好奇“为什么?”对问题产生“疑惑”,心里就有了疑问。这一好奇所产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知欲。随后,教师充满诱惑地说“等你学完今天的知识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设计就能把学生引导到主动探索之中。

(二)巧“问”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疑问,以便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问了如下几个问题:“同学们,我这有几种不同的马车,我想知道它们谁的速度更快?”。多媒体展示不同车轮的马车(车轮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学生马上睁大眼睛快速回答说:“圆形的”,“确定?”学生立即回答“确定,三角形的不行,走不了,椭圆形的也不行”,紧接着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听完,立即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心理悬念,产生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欲望,顺理成章开始了自主学习,也为随后的课堂教学作出了相应的教学心理准备。

(三)示“错”

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出了一道容易犯错的问题:75+25×3=    。学生自主在算草本上计算,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方式如下:①75+25=100  100×3=300,造成误差的原因是视觉强信息“75+25=100”,忽略了计算的顺序,造成错误计算。而只有少部分同学的计算法是:②25×3=75,75+75=150。教师把这两种算法写在黑板上,问这两种算法谁是不正确的。顿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人说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75+25正好凑成100,100×3=300,有人认为第二种答案正確。我见学生情绪激昂,对问题答案充满兴趣,抓紧时机说:“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们在学了四则混合运算之后,就知道答案了。

(四)求“变”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在学习完新知之后,巩固练习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由于实际需要,现在需要围成一条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应该是多少厘米呢?”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10×4-8×2)=24 24÷2=12(厘米)。这种方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教师首先要予以肯定,但是从拓宽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会不会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根据它们的特征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去解答,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产生了碰撞,小组内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各个小组中又出现了三种解法:①10×4÷2-8=12(厘米)   ②10×2-8=12(厘米) ③10+(10-6)=12(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有潜力的。教师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这样的课堂,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样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变化”是指在课堂上对这种典型的数学问题进行有序、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数学演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逐步正确地理解并完全了握这种现代数学典型问题的普遍数学规则和其本质性。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在教学中,提倡解题的方法多样化,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多方面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圍,有助于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当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要消除学生害怕说错而被教师或同学讥笑的恐惧心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教师要给予积极地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以前学习的过程进行对比。在画线段图的时候,有的学生不会画,有的学生画得不标准,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画,接着小组互助学习,共同完善线段图,从线段图中根据数量关系,找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再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答。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这一学习的策略,去发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由茫然到逐步清晰的过程,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机会、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质疑、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勤于思考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课堂,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多采用鼓励的话去评价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去思考、会质疑、去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伴随学生一生,成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2]聂郑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M].《新课程:教研版》.2019,(05).

[3]张胜欣.引发学生产生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M].《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猜你喜欢

质疑数学课堂小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