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可舒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FABP、HP和sLOX-1水平影响

2021-11-02宋志刚朱海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可舒冠脉心绞痛

宋志刚,朱海峰

1.上海市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心电图科,上海 202153;2.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235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稳定的斑块出现糜烂,纤维冒出现破裂和炎性反应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组疾病患者多出现肌钙蛋白增高,而心电图无明显的ST段抬高[1-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敏反应蛋白,是评价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3]。结合珠蛋白(HP)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时出现明显升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4]。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斑块破裂等密切相关,并且对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5]。临床上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而对于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存在困难。上海市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纳入标准:(1)符合非ST段抬高型心绞痛诊断标准;(2)充分沟通后拒绝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经皮冠脉介入术;(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病因引起胸痛者;(2)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5)近期手术或有出血性疾病者。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45~79岁,平均(61.38±9.37)岁;心绞痛分级1~4级,发作次数每天2~12次;持续时间5~65 min,平均(32.64±11.72)min。对照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62.31±10.37)岁;心绞痛分级1~4级,发作次数每天2~12次;持续时间4~70 min,平均(31.97±10.88)min。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监测心脏功能、吸氧等,对照组予以瑞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根据需要使用比索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可舒片治疗,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后进行评价疗效。

1.2.2疗效评价 ST段已经恢复至正常,心绞痛程度缓解80%以上为显效;ST段回升0.05 mV以上,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但未恢复正常,心绞痛程度缓解50%~80%为有效;缺血性ST段改变或T波不变,心绞痛程度无明显缓解为无效;心电图显示恶化,心绞痛程度增加为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3心功能指标测定 采用心脏彩超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进行测定,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A)。

1.2.4血清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抽取肘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约20 min,然后3 000 r /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FABP、HP和sLOX-1水平,所有试剂盒采用R&D公司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非致死性心梗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7,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室性期前收缩个数、短阵室速、QTc间期和QRS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个数、短阵室速和QTc间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和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LVESd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H-FABP、HP和sLOX-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H-FABP、HP和sLOX-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FABP、HP和sLOX-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FABP、HP和sLOX-1水平比较

2.5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和脂质代谢异常为高危因素的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和呼吸困难等,会导致患者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临床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多采取降脂、抗凝、抑制血小板等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虽然其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对疾病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也增加了患者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检测指标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访发现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还发现,心可舒片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而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能够明显降低室性期前收缩的个数、短阵室速和QTc间期,说明心可舒片能够改善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心可舒片的组成成分有关。心可舒片是由葛根、丹参、三七、木香和山楂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葛根主要含有异黄酮类和葛根苷类,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凝和抗血栓等作用[6-8];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醇和丹参酚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三七主要成分为皂苷和人参皂苷,不仅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而且可抗血栓,保护心肌、脑组织,增强机体免疫力;木香主要成分为三萜、甾体和倍半萜等,能够扩张血管;山楂主要含有黄酮和三萜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具有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调节脂肪代谢、抗感染等药理作用。因此,心可舒片具有明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可以降低机体的血脂水平,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以及强心、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H-FABP、HP和sLOX-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是心脏中较为特异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质,在心脏以外的其他组织含量很低,当心肌出现损伤时,血清H-FABP升高,并在1~3 h能被检测出,6~8 h达到高峰,其在诊断心肌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10]。HP是一种广泛存在体液中的酸性蛋白,当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血清HP水平明显升高,在一项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血清HP水平随着冠心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提示HP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11-12]。sLOX-1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特异性受体降解产物,主要反映机体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当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结合后,会诱导机体炎性反应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破裂[13],从而诱导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之,心可舒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电图异常情况和心功能,这可能与机体H-FABP、HP和sLOX-1水平降低有关。

猜你喜欢

心可舒冠脉心绞痛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可舒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心可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心可舒片联合西药治疗频发早搏的效果和安全性
心可舒联合乙胺碘呋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房纤颤4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