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医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2021-11-02彭辉勇
韩 月,彭辉勇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镇江 212002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由于主动脉管壁内膜撕裂,血液经撕裂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随血流压力驱动逐渐延伸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的心血管急危重症[1-2]。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10)/100 000[3]。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病死率。A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患者体内存在过度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4-5]。有研究表明,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6]。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常规相关指标,探讨其对AAD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符合研究要求的A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恶性肿瘤史等严重疾病者,共纳入93例。其中男71例,女22例;年龄26~83岁。根据入院30 d内存活状况分为存活组(70例)和死亡组(23例)。存活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59.40±9.90)岁;死亡组男20例,女3例;年龄(60.52±14.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集纳入研究的93例患者入院1 h内外周血标本,用于血常规检测和凝血常规项目检测,所有标本无溶血、脂血、黄疸等。血常规检测系统为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清洗液、校准品及质控品等。D-二聚体检测系统为sysme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清洗液、校准品及质控品等。观察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D-二聚体等指标。
2 结 果
2.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比较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存活组,而RDW、D-二聚体、NLR、PLR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
2.2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经ROC曲线分析,PLR预测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70.00%。见表2。
表2 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2.3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将PLR、RDW、D-二聚体、NLR作为自变量,住院期间是否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升高是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为9.00,95%CI为1.67~48.52,即入院患者PLR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3 讨 论
AAD是最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通常会累及主动脉瓣和分支血管,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要脏器缺血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死亡[7-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术期管理的改进,AAD患者医院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约2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9-10]。因此,选择早期精准有效的AAD诊断指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血管重构,并在A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与AAD的预后相关[11]。PLR作为血常规中的常见指标,检测方便,实用性强。已有研究表明,PLR在肿瘤、心力衰竭、胰腺炎及重症肺炎等多种疾病的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12-14]。血小板活化在AAD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预后不良,同时也会促进中性粒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最终通过坏死或凋亡引起细胞缺血性死亡,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15-16]。在本研究中,死亡组的PLR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时PLR较高的AAD患者病死率也较高。ROC曲线分析提示PLR是预测AAD患者死亡风险的潜在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升高是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AAD患者的医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由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可能造成数据偏倚,因此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动态监测AAD患者PLR的变化。
综上所述,PLR对预测AAD患者医院内死亡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提高对PLR的认识,有助于AAD患者的早期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进而改善AAD患者的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