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者“三控”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

2021-11-02生庆海何双宁翟一静周慧敏李增宁孙延国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蛋糕空腹血糖

生庆海,何双宁,翟一静,周慧敏,李增宁*,孙延国

(1.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2. 河北医大第一医院; 3. 北京控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是人生的首要问题,一旦失去了健康,一切都毫无意义。智者,没有简单且完整的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三个“控”,来大致了解如何成为智者。成为管理健康的智者, 才能成为人生的智者,当健康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便会更有意义。

许多人都经历过健康的五个阶段,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其中预防和保健成本最低且效果最好,是管理健康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结合本团队近十年对糖尿病食品的研究所悟所得,从三个“控”——想控、会控、能控来诠释健康,即主观上想控,知识上会控,产品上能控。做好“三控”,便更加明了如何重视并预防糖尿病,即使患上糖尿病也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成为人生的智者。

1 我国糖尿病当前情况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关键数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约为1.164亿人,占比全球的25%,在我国,平均9个成人(20~79岁)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接近美国糖尿病患者确诊人数(1920万人)的4倍,确诊人数高达5120万人,但是我国花费在糖尿病中的医疗支出却较少,中国(1090亿美元)糖尿病及并发症总医疗支出仅为美国(2946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折合人均糖尿病花费我国仅为936.2美元,相当于美国糖尿病人均花费的十分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康复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表1 中国糖尿病关键数据[ 201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

2 “三控”的含义

2.1 一“控”——主观上想控

提高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目前重中之重。表1指出,2019年我国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520万人,超过确诊的5120万人,糖尿病漏检率高达56%。其原因可能有体检目的不明确、体检准确率参差不齐、人们的健康意识强弱、城乡收入差别等诸多因素,而究其根本是大部分人没有健康管理的意识,特别是对于部分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主观上不想控,即使住院接受规范治疗使病情得以控制,一旦脱离专业人士监管病情便极易出现反复。

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1)初期患者对所患糖尿病不以为然,丝毫不在意;(2)等出现并发症后,想要去控制,但效果甚微(甚至仍有很多人对病症不予以重视);(3)很多人不想控是因为“愚昧无知”,患病初期不重视,舍不得花“小”钱,最后很多患者忍出大病而不得不花大钱。

正如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同样需要预防和保健。解决了最重要的主观上想控的问题,就从意识上基本解决了健康的预防和保健问题,不会再出现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去体检或者认为体检无用,没毛病也给查出毛病来,种种错误思想,解决了思想问题才解决了问题的根本。

2.2 二“控”——知识上会控

2.2.1 糖尿病管理中“削峰填谷”的含义 正如人的情绪不能过于激动,也不能过于悲伤,两种极端情况都对身体有害。人的血糖也是如此,健康机体空腹血糖为3.9~6.1mmol/L,而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都在一个特定小范围内波动。当血糖值过低,便会出现因低血糖带来的诸多不适,如心慌、发抖、出虚汗、饥饿、头晕、眼花、四肢乏力甚至导致休克死亡,而血糖值过高,则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全身乏力、口渴等情况。

正常个体调节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饮食、运动和药物影响等[2],但在神经、内分泌及肝组织等的精密调节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异幅度很小。健康个体空腹血糖通常保持在3.9~5.6mmol/L,进餐后1h内血糖浓度达高峰,但几乎不超过7.8mmol/L,并于2~3h内恢复至餐前水平,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3mmol/L,频率为5次/d。而糖尿病患者日内波动可达6mmol/L,是正常糖调节人群的3倍[3],即糖尿病患者最高血糖波峰与波谷不超过9mmol/L。

部分控糖药品如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便是“削峰填谷”,削去血糖高“峰”,填补血糖低“谷”,这样血糖水平便可以趋于平稳,因此削峰填谷是糖尿病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保持血糖的相对平稳,避免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生命危险。餐后血糖高、胰岛功能差、使用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促泌剂、低血糖风险高、长病程、高龄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动大,应该重点关注[4]。

2.2.2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不超过10 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理想情况是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 mmol/L,这也是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见表2)。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通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固定不变,但患者每日的饮食情况和情绪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当进食量减少而胰岛素注射剂量没有发生变化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因此要多了解低血糖反应的相关知识,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2.3 养成自我检测血糖的习惯 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备有血糖仪或连续14天24小时动态血糖检测仪,以便于进行日常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患者饮食需要忌口,原则上指不限制食物种类,但要严格要控制进食量。一日至少保证三餐,尽量做到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在体力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易发生低血糖者,要求在三餐之间加餐,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酌情用少食多餐、分散进食的方法,以降低单次餐后血糖。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异,饮食习惯差别巨大,再加上大部分人缺乏正确的糖尿病管理知识,所以仅依靠糖尿病患者自律不容易达到真正控制糖尿病的目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有效的糖尿病管理。

2.2.4 当前许多体检套餐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们的体检内容存在较大漏洞,比如大多数体检套餐都包括空腹血糖数据,但基本找不到一个套餐包含餐后二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两个反映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体检项目只包括空腹血糖(FPG),而事实上,血糖调节受损不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还包括糖耐量异常(IGT),其中一项或多项数据异常都判定为糖尿病。我国流行病学数据表明,82%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47%的患者仅餐后血糖升高,有超过一半患者在50岁以下。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更为严重,餐后高血糖比例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学者们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这一特点,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牵头,纪立农、朱大龙等20余位中国糖尿病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强调了餐后血糖管理的紧迫性、重要性[5]。

达到康复标准的目标如表2所示,由于糖尿病知识较繁杂,且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大,若想真正做到知识上会控,往往需要较高的教育文化水平。极少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达到知识上会控的这个“控”,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医生、健康管理师等,才能够将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表2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6]

在进行血糖诊断时,应全面参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综合指标,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超过40岁的人群,无论男女,如果没有做过体检,强烈建议体检指标如表3中所示。初期可以选择基本套餐一,其中包含的项目都是必做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如果有更精确了解自身血糖状况的需求,或已经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应当选择对套餐二或套餐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表3 40岁+人群三种体检套餐项目选择

2.3 三“控”——产品上能控

当糖尿病人实现主观上想控、知识上会控,但如果没有“产品上能控”依然难以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虽然极少数人不需要借助任何外来产品,通过自己长期摸索掌握的一套方法也可以控制血糖,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往往还是要借助外力——即好的产品来实现能控。目前宣称能够控制血糖的产品很多,但效果却参差不齐,部分有夸大宣传的嫌疑。判断产品是否真的有效果,需要正确的测量餐前和餐后血糖进行数据对比为依据。但是目前我们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导致无法判断产品的效果优劣。如果想准确判断产品的效果,可以佩戴14天24小时连续血糖监测设备,此方法最能反映食用该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控糖产品的理想效果是能够使患者减药或不吃降糖药物,甚至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而且在保证控糖效果的同时,还应迎合糖尿病患者的各种饮食需求,做到多样化,尽最大程度满足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的多样化需求。

自2013年以来,本人带领团队8位博士、10多位研究生历经8年研发,开发出包括馒头、蛋糕、花卷、烙饼、饼干和营养粉等各种系列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受损的亚健康人群、以及需要控制体重的年轻女性人群的产品。截至2020年12月25日,本课题组共对514名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产品效果测试或者临床试验验证,测试数据达171364个。经过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临床试验,得出以下结论[7]:

(1)为期12周的研究过程中,其中9周早餐摄入觉甘辅助降血糖蛋糕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血脂、一般体格、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均无不良作用。

(2)空腹指尖血糖检测结果表明,觉甘蛋糕对服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没有影响。试吃觉甘蛋糕期间,糖尿病患者空腹指尖血糖与几种对照早餐的空腹血糖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血糖下降率均低于4%。

(3)餐后2h指尖血糖检测结果表明,觉甘蛋糕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具有显著的辅助降血糖作用。①与普通蛋糕(不服药)相比,觉甘蛋糕组餐后2h指尖血糖下降百分率达26.40%、下降有效率达90.70%;②与自家早餐(不服药)相比,觉甘蛋糕组餐后2h血糖下降百分率达21.44%、下降有效率达76.47%;③与普通蛋糕(服药)相比,觉甘蛋糕组餐后2h指尖血糖下降百分率为17.61%、下降有效率为64.29%;④与自家早餐相比(服药),觉甘蛋糕组餐后2h指尖血糖下降百分率为14.59%、下降有效率为61.54%。

(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表明,三个月早餐完全食用觉甘蛋糕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这说明觉甘蛋糕具有显著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饮食习惯差异以及依从性的不同,能够控制血糖的产品需要多样化、主食化,产品口感尽可能与普通产品一致,这样才能让糖尿病患者吃的舒服,吃的放心。

3 总结

本文通过一些“不智”的想法和做法的穿插举例,更深刻的理解和做好三个“控”,即“想控、会控、能控”,从而使读者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甚至更科学的应对其他疾病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的健康全过程。比如肿瘤的预防目前较为大众所关注,部分原因是诊断和治疗往往代价会更加昂贵,严重危及生命。本团队目前只是在针对糖尿病领域的主食化方面有了初步效果,在我们把现已研发成功的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化产品推广普及后,我们会根据团队情况,适时开展其他方面产品的研发,满足更广大人群的需要。

中国的慢病目前仍然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光靠医疗系统来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代价极其沉重,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大家努力成为一个智者,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健康,从我国“药食同源”和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出发,提高预防意识,真正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减少发病几率,从而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蛋糕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