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02何海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性化脑出血常规

何海新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河南洛阳 47100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调查指出,我国HICH发生率约为80.7/10万人,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且可对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手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能有效清除血肿,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患者常伴有肢体障碍,加之需接受长期康复治疗,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康复治疗依从性不佳。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综合患者情绪、实际需求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2]。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HICH患者86例,旨在进一步分析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取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86例HIC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MRI、CT检查证实存在脑出血,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3]标准;既往伴有高血压史,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处于稳定期。排除标准:心、肾、肝、肺等严重器官病变;颅内出血或感染、恶性肿瘤;既往脑梗死、脑出血病史;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沟通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1.2 一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43例为常规组,2019年8月~2020年7月间43例为研究组。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42±7.57)岁;高血压病程(9.16±2.96)年;脑出血量(41.37±8.11)ml;出血部位(丘脑8例,基底核16例,小脑8例,脑叶11例);常规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7.69±6.74)岁;高血压病程(9.85±2.47)年;脑出血量(42.63±8.58)ml;出血部位(丘脑5例,基底核19例,小脑6例,脑叶13例);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脑出血量,出血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3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常规监测病情、生命体征,并给予用药、康复锻炼指导,出院前告知按时复诊、坚持功能锻炼。

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1)成立人性化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组长)、4名专科护士(组员),综合文献查阅法、实体书籍资料及患者实际情况经工作会议讨论明确护理内容,并进行人性化护理培训,2次/月,2h/次,学习人性化护理理论、技能。(2)人性化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评定其喜好,播放患者喜爱音乐,营造良好教育氛围,需家属陪伴者,协同家属实施健康宣教,有隐私者可张挂屏风或床帘;讲解HICH知识、手术方法、预后效果、注意事项、护理内容及预期目标,同时注意倾听家属、患者建议和意见,耐心解答疑虑。(3)人性化指导:综合患者既往饮食习惯,帮助制定科学食谱,告知多食蔬菜、高蛋白食物,禁忌辛辣食品,若有烟酒者,重点讲述烟酒危害,劝诫戒烟戒酒,并指导家属监督;可下床者,鼓励下床活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无法下床者,帮助按时翻身,预防压疮;药物治疗时,主动讲解药物药效、用量、用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同时告知功能锻炼重要性、必要性,指导正确、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依照锻炼效果优化、纠正锻炼内容,满足患者不同时期锻炼需求。(4)人性化支持、沟通:护理过程中,小组成员需注意面带微笑、语气温和、积极主动,结合患者、家属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不安、担忧者,告知成功康复案例;紧张者,尽可能满足愿望,转移注意焦点,引导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恐惧者,强化健康宣教,促使其正确对待、认知医疗措施对疾病的帮助及作用,给予有关建议。2组均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易量表(FoP-QSF)、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FoP-Q-SF共12个计分条目,总分12~60分,分值越高,疾病进展恐惧程度越重;SAS、SDS总分均为0~100分,得分越低,焦虑、抑郁情绪越轻。(2)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总分10~40分,得分越低,自我效能越差。

(3)生活质量:以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总分49~245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后研究组FoP-Q-SF、SAS、SD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分)组别 n 干预前 FoP-Q-SF 干预后 干预前 SAS 干预后 干预前 SDS干预后研究组 43 34.45±5.64 20.58±4.23a 55.38±4.05 38.47±3.65a 59.21±5.33 42.27±4.45a常规组 43 32.86±6.12 25.72±5.36a 54.73±3.98 42.68±4.14a 58.79±5.12 47.38±4.30a t 1.253 4.936 0.751 5.002 0.373 5.415 P 0.214 <0.001 0.455 <0.001 0.710 <0.001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2.2 GSES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GSES评分(,分)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研究组 43 18.84±3.2530.58±5.13 12.677 <0.001常规组 43 20.12±3.6726.36±4.75 6.817 <0.001 t 1.712 3.958 P 0.091 <0.001

2.3 SS-QOL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SS-QOL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SS-QOL评分(,分)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研究组 43 98.78±10.64 176.59±13.48 29.711 <0.001常规组 43 101.42±12.35 157.85±11.74 21.716 <0.001 t 1.062 6.875 P 0.291 <0.001

3 讨论

HICH是一种由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引发的脑实质动脉破裂出血,50岁以上人群较为多发,患者常伴有失语、偏瘫、意识模糊等,极易出现烦躁、焦虑、易怒情绪,严重甚至会拒绝治疗,不利于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4]。故针对HICH术后患者临床需做好康复护理工作,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病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恐惧疾病进展指患者对疾病引发的心理、社会、生物后果及对疾病复发的恐惧,通常出现在肿瘤及慢性病中[5]。高血压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病,疾病进展不同时期,因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故极易出现恐惧心理,不利于康复治疗及生活质量改善。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FoPQ-SF、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可见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HICH术后患者恐惧、抑郁、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在于建立人性化护理小组,集体培训人性化护理理念、技能,可转变既往被动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护理人员自身潜能及主观能动性,便于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提供人性化服务;而营造愉快、轻松的音乐氛围,有利于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可促使其主动参与、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故能帮助减轻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状态[7]。另外本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GSES、SS-QO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能增强HICH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全面客观评估患者实际情况,能充分把握患者心理、生理需求,故可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经人性化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并协同家属参与,有利于患者全面客观认知疾病、康复状况,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可增强其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护理应用于HICH术后患者,有助于缓解恐惧、抑郁、焦虑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人性化脑出血常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常规之外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别受限于常规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