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和蒙古国旅游合作研究

2021-11-02,王珊,2,李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蒙蒙古国入境

斯 琴 ,王 珊,2,李 凌

(1.内蒙古财经大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内蒙古财经大学 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3.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4年9月在杜尚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通过建设中蒙俄三国文化经济走廊,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管理目标。可见21世纪的全球经济更加趋向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既符合全球经济发展也满足全球各国合作共赢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给沿线国家带来了众多新机遇,其中旅游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不仅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还能够加强民众交流,实现民心相通。中蒙两国拥有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在民族、民俗、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在中蒙交往中拥有不可代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发展双边旅游的天然优势。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在短时间内失衡,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尤其是具有集群性、流动性、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等特征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临近崩塌。国内国外跨国旅游全部停止运营,中蒙旅游也不例外。国内学者对内蒙古与蒙古国合作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合作上,旅游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现状、旅游合作条件及旅游合作挑战,提出促进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的建议。

一、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条件

(一)地理区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与蒙古国的边界线长达4200多公里,对蒙古国开放的陆路口岸有10个,国际航空口岸有3个。其中二连浩特是距离北京最近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通往欧亚大陆国际间重要的口岸。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策克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等是主要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口岸。额布都格口岸是唯一的水运口岸,其他口岸都属于公路口岸。优越的地理区位不仅使两国经贸合作开展方便,在双方旅游合作方面也提供了不少便捷。

(二)旅游资源互补

蒙古国远离海洋,归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长期干旱降雨少,季节变换显著,春、秋两个季节干躁而多风,夏天酷热而短,冬天严寒而长。有森林、湖泊、草原和戈壁,森林覆盖率高达领土面积的9.2%,而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内蒙古自治区名胜古迹诸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备与众不同的草原文化、浓厚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壮丽的自然美景及边境口岸等景观,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兼备。内蒙古的交通便利,可与蒙古国联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而实现互利共赢。两个地区进行旅游合作的过程,在更大范围内可以完成资源配备和资源优势的共享,清除区域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探求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

(三)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1985年,内蒙古代表团赴蒙古国进行首次中蒙边境贸易会谈,中蒙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扭转期。当年贸易额达26万,虽然贸易总额不是很高,但这是两国关系恢复以来的实质性进展,意义非凡。20世纪90年代后,中蒙两国关系日趋见好,相互信任度提高,经济贸易合作空间不断扩大,这为两国新阶段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在2018年,中蒙贸易额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中国对蒙古国出口16.5亿美元,自蒙古国进口6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3.1%和22.7%。2019年,中蒙贸易总额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中国对蒙古国出口贸易总额18.3亿万美元,同比增长11.1%;中国从蒙古国进口贸易总额63.3亿美元,同比下降0.2%。中国对蒙古国投资2.7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132.0%。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中国和蒙古国相互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旅游业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迅猛,国民收入增加,旅游需求才会增加。

二、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现状

(一)内蒙古旅游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大众旅游观念的提高,内蒙古的旅游迅速发展,旅游市场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人均消费持续增长,市场需求逐年提升。2018年内蒙古国内旅游人数达12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85%;国内旅游收入4011.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24%,国内旅游人数从2009年的3880万人次一直持续增长到2018年的12586万人次,短短10年间翻了3.13倍,旅游人数持续走高(如图1所示)。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相对平稳,且总体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格局。

内蒙古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比例较低,小于全国入境旅游平均水平。蒙古国入境内蒙古的旅游人数以缓慢的速度提高,2009年到2012年总体保持增长趋势,除了2013年和2014年有所下降,2014年后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蒙古国到内蒙古的旅游人数2009年为738743人次,2018的增长至950132人次,增长率为21.57%。2009年,蒙古国入境人数占内蒙古入境旅游总人数的57.28%,2018年占比为50.51%,占比数呈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总体来说蒙古国入境内蒙古旅游人次数逐年增加,但入境留宿旅游人数占入境旅游人次数的占比在起伏式降低。其中很大原因是双边交通便捷,其次经济比以往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选择自驾游的旅游者日益增加。

近十年来,内蒙古旅游总收入迅猛增长,2018年旅游总收入达4011.37亿元,同比增长14.24%,比2009年611.35亿元增加了3400.2亿元(如图3所示)。2018年,内蒙古国内旅游收入为3.9241亿元,同比增长16.8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1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且国内旅游收入在持续增长,国际旅游收入除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一直稳步增长(如图4所示)。2018年,内蒙古生产总值为17289.2亿元,内蒙古旅游总收入占内蒙古生产总值的23.2%,同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内蒙古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内蒙古旅游业总体发展非常乐观。

图3 内蒙古旅游总收入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10-2019)》。

(二)蒙古国旅游现状

2019年,入境蒙古国的外国人共62.5万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入境游客人数为57.7万人次,同比增长8.31%。入境蒙古国的旅游者主要来自东亚国家,其中中国游客达16.8万人次,占游客总人数的29.15%,俄罗斯游客14.2万人次,占游客总人数的24.58%。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相邻、交通运输便利、经济文化相通等便利因素,成为蒙古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除此之外,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游客数量也较多(如表1所示)。分析2010-2019年入境蒙古国旅游人数数据可看出,中国游客数量始终保持着第一,但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俄罗斯保持第二的位置,2012年有小幅下滑,之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韩国位居第三,且持续增加,增幅明显。日本和哈萨克斯坦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增幅相对缓慢。美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入境蒙古国游客比重比较稳定,有小幅增加。

表1 2010-2017年蒙古国入境旅游人数(人)

入境蒙古国的外国游客,在2013-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2017年又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以缓慢的速度增长,按照游客国籍地区进行划分,可以看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游客数量最多,占比61.9%,其次是欧洲的游客,占比32.6%,再次为美洲的游客,占比4.3%,中东、南亚和非洲的游客相对较少,占比均不足1%。2019年,分析入境蒙古国的游客得出,有2.5%的人是公务出行,70.5%的人是因私出行。由此,以私人目的出行的游客数量远大于公务出行的人数。又因近几年蒙古国国家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比以往高,这对蒙古国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的挑战

(一)技术相对落后

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产业合作相对较少,相关研究也刚开始不久。由于两地属于内陆地区,发展程度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不管是第一、二、三产业都落后于沿海地区。在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上与一些发达地区无法相比较,据调查,两地至今为止还没有科学的旅游合作模式、合作机制,更没有先进的旅游管理技术。造成这种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有:对先进旅游管理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及先进理念、技术、方法的吸收和推广受到限制。

(二)疫情冲击的影响

2020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对国内外旅游行业影响巨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依靠国际旅游为主的蒙古国来说影响较为明显。蒙古国政府为解决是否自由通关的问题,特别召开了非例行会议,会议明确规定2020年10月31日之前不能实行自由通关,夏季是蒙古国和内蒙古旅游旺季,由于不能通关导致中蒙跨境旅游人数为零,因此两个地区国际旅游收入陷入了低迷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蒙古和蒙古国的旅游合作发展。

(三)旅游资源雷同

内蒙古与蒙古国地处内陆,季节差异明显,旅游旺季短暂,大部分旅游企业只选择在旅游旺季营业。短暂的营业时间严重影响了内蒙古与蒙古国相关旅游领域合作的发展。内蒙古与蒙古国景观相似、文化相近,许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雷同,在国际旅游产品市场上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再加上蒙古国旅游产品自始至终较单一,很多优质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众多民族特色产品没有被开发,导致无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四、内蒙古与蒙古国旅游合作建议

(一)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期

2013年9月,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倡议中明确提出借助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开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而2014年11月蒙古国计划实施“草原之路”,由五大项目构成,分别是:建设直通中国和俄罗斯的高速公路、新建输电线路、扩展铁路、扩建天然气和石油管道。中蒙两国国家政策对接口很多,并且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高度契合,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发展。

(二)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旅游业具有经济属性和公共文化属性,因此政府的庇护和管理能使旅游业稳步快速增长。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一旦发生危机就会关联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的加入是有相当必要的。在应对旅游危机过程中,政府处于绝对主导作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旅游者起到辅助作用。疫情结束后旅游业的恢复阶段,政府要做到减税、增加银行信贷、补贴旅游企业等,同时注重提升旅游从业者的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崛起,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内蒙古和蒙古国应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及公司商业模式,对旅游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及利用。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对海量、实时的互联网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更有效地对其商业模式进行规划调整,进而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服务。旅游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将景点与旅行者连接在一起,通过短视频软件将他们在旅途中的美好生活分享出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互联网,发展智慧旅游。

猜你喜欢

中蒙蒙古国入境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