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

2021-11-02尹晨祖玉丹萍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后测量表实验组

罗 丹 尹晨祖 玉丹萍

(河池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①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心理健康教育对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化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广泛推广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我国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课程面临着受众人数多、教学班数额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仅停留在理论知识讲授部分,缺少活动体验或知识巩固等环节,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如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实用性课程,是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互联网+”推动下,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此,探索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课程教学实际效果,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2]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借助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缩短师生沟通路径,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基于此,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探讨雨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可行性。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随机选取两个行政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编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均为49人,其中实验组男生25人、女生24人,对照组男生23人、女生26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7个分量表,分别是择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量表为五点评定量表,该分量表的信度 0.65~0.82,总量表为 0.93。[4]量表得分越高,表明适应情况越好,反之适应状况越差。在本研究中,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的前测和后测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2和0.8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三)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并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后测。

(四)教学程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安排,研究采用“线上理论课+线下实践课”教学,线上的理论课程统一由学校组织学生在超星学习平台在规定时间内选课学习。两个教学班的线下实践课程均为同一名教师担任,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设置了六个主题训练,分别是新生入学适应主题训练、人际沟通技能主题训练、爱情与亲密关系主题训练、积极心理素质训练、情绪智力训练、生命质量提升训练。不同主题训练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上课前,先让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填写《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实验班使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则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实验班,教师在课前会推送相关主题知识的视频或音频,并完成小作业;课上根据教学内容使用雨课堂扫码签到、弹幕互动、随机点名、投票、随机分组、PPT同步等功能;课后通过雨课堂推送心理测试。而对于对照班,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训练。两个教学班完成一学期的线下实践课程后,再让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填写《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统计对比分析大学生的择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总适应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五)数据处理

研究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择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总适应量表八个方面的前测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1,可以发现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教学实验开展前,两组学生总体上是同质的。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前测得分比较(n=98)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表2结果表明,实验组后测得分在择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总适应量表上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除了在择业适应维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他维度和总适应量表得分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满意度最突出,表明实验组成员的满意度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后测得分比较(n=98)

(三)实验组的前后测比较

由表3可知,实验组后测的各维度以及总适应量表得分均高于前测各维度得分和总适应量表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这表明,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因子及整体状况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其中学习适应的变化最明显。

表3 实验组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前后测得分比较(n=98)

(四)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后测得分在择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满意度、自我适应、总适应量表的均值略高于前测得分,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前后测得分比较(n=98)

三、讨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和在线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方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5]本次课程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和总适应量表上都有较明显的改善,这说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在择业适应维度上变化不大,可能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对于环境和学习的改变都还在适应阶段,更为关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学习方法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对职业动机和职业目标还比较缺乏。而职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识、家庭、对就业信息及社会需求信息的掌握等。其中,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识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6]这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阶段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结语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心理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雨课堂仅是智慧教学平台的一种,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课程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基础条件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达到心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最优效果。

猜你喜欢

后测量表实验组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