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中心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1-02袁进阁

天津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区天津市服务业

◎文/袁进阁

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活力的主要体现。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产业结构开始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功能也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天津市中心城区作为人口集聚的主要平台,也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目前,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九成、新增市场主体的八成都源于服务业,无论是带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还是改善民生,处处离不开服务业。可以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心城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一、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津市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9069.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4%,较“十二五”末增长7.2个百分点,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具体到中心城区,其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建设繁荣繁华标志区、高端服务集聚区、创新创业活力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直接影响到天津市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规模较小,未能发挥引领作用

据统计,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为3072.4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比重为33.8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82%。财政收入方面,2019年中心城区财政收入为203.1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8.43%。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财政收入,贡献都相对较低。企业方面,规模以上的大型服务业龙头企业较少。根据2020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广东、北京、上海分别入围91、55和47家企业,而天津市仅有19家,且大部分位于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服务业大企业培育略显不足。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新旧动能“青黄不接”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心城区服务业中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比仍位居前列,以租赁和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新动能比重虽逐年上升,但支撑作用仍然不足,占全市其他服务业比重尚不到25%。根据天津市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20年天津服务业100强,中心城区主要分布的是银行、电信、电力、烟草等垄断性企业总部,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高技术服务业领军企业很少,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出现了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企业财务指标落后,竞争力不强

2019年,中心城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为12387.49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7.50%,利润总额却仅为75.8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16.41%,资产利润率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差距也较为明显。以上海市为例,2019年其规上服务业企业资产为96781.87亿元,利润为3377.22亿元,相当于以天津市3倍的资产创造了8倍的利润,这反映了天津市特别是中心城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存在资产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迫切需要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缩小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差距。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限制了资源共享

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非均衡问题较为明显,以规上服务业企业为例,从税收、资产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来看,部分市区差距达10倍之多。同时,在大部分地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为正的情况下,2018年南开区、2019年河西区服务业企业分别出现了高达7.52亿元和5.81亿元的亏损,发展状况令人忧心。此外,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来看,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现象。举例来说,和平、河西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各区,教育资源并未均衡分布。总的来说,空间发展非均衡问题限制了服务业资源的共用共享。

二、制约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制约中心城区服务业增长,主要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吸引力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行政管理上缺乏统筹协调四个问题。

(一)土地资源紧缺,招商引资受限

从土地资源角度看,中心城区可用于发展服务业的空间较为有限。天津市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81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区面积为30.17平方公里,两项均落后于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特别是和平区,面积仅为9.98平方公里,在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业用地已十分紧缺。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等发展势头较好的二线城市,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近年来纷纷调整优化行政区划(见表1)。天津市却并未进行相应调整,致使产业用地日益紧张,客观上阻碍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区与环城四区相比,可供给的土地资源少;与滨海新区相比,又缺乏相应的国家政策;再加上部分城区出现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陈旧、城市界面老化等问题,不仅难以引进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而且现有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后也不易留下。

表1 国内部分城市中心城区区划调整一览

(二)人口吸引力不够,影响可持续发展

从人口集聚角度来看,相对于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天津市存在市区人口下降、人口增速放缓、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根据最新的七普数据,2020年天津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405.7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仅为29.26%,比六普时期占比下降4.3%。除和平区外,其他五区常住人口都出现了下降,人口外迁明显。从增长速度来看,在主要大中城市中,天津增速较为缓慢,在京津冀城市群中落后于北京、石家庄、廊坊等城市(见表2)。人才吸引也存在不足,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天津仅位于第20名。在落户政策上,“海河英才”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21年4月底,累计引进人才38.7万人。而同时期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发力,在政策上不仅“抢人才”,“抢人口”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天津市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总的来看,如果中心城区人口下降,会导致产业集聚不够,难以发展更加强大、更具多样性的服务业,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表2 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大中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排行榜 单位:万人

(三)创新能力不足,影响新动能培育

技术方面,科技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其无法为服务业新动能培育提供有力支撑。根据《2019天津科技统计年鉴》,R&D经费、R&D人员、财政科技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数等各项指标,除南开区稍好外,其他各区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表3)。作为创新源头的新经济企业数量也明显不足,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天津市仅有9家独角兽企业,远低于北京82家、上海44家、深圳20家、杭州25家,且几乎全部位于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数量为零。总的来看,中心城区在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方面影响力较低,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地。

表3 天津市中心城区主要科技指标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筹协调

近年来,无论是“十三五”时期规划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019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市内六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最新的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所提的“一核、三带、六园区”,六个中心城区都有各自的产业定位。但由于缺乏市级层面统筹协调以及各区政府受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影响等原因,在招商过程中相应规划并未得到很好地执行。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例,由于天津市规定对整体搬迁进入本市或新注册落户本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形成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执行市区财政分享。各区为了扩充税源,在未充分考虑产业定位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纷纷提高返税率,形成不良竞争。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不但会导致税收流失,天津市服务业的规划布局也难以实现。

三、推动中心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期间,面对“津城”“滨城”双城发展的新格局,天津市中心城区应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从拓展土地空间、加强人口集聚、科技创新发展、引进龙头企业、体制机制优化等五个方面入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集约利用,拓展土地空间

多措并举,解决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一是加强老旧城区搬迁改造,优化城区基础设施,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存量,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保障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二是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利用工厂废旧厂房支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现代文创等服务业发展。推动存量老旧商务楼宇改造升级,为其活化赋能,从而吸引优秀企业进驻,实现提档升级。三是加强火车站、地铁、轻轨等站域综合开发。学习上海、香港等地的TOD开发模式,加大地下空间、地铁上盖、车站周边的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酒店及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四是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适度考虑中心城区的合并或外扩,从而扩大发展空间,降低土地成本,便于招商引资,促进服务业发展。

(二)加强优质资源供给,为人口集聚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城区承载能力,为人口的集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要创造出服务态度好、服务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公共服务环境,提升宜居性。不断扩充重点学校、三甲医院、体育场馆、文娱设施等优质资源供给;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城市大脑”等AI技术平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进“一网通办”“一门办理”的举措,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畅通城市、海绵城市的要求,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公交专用道路、排水泵站等改造工程,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大力完善联通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借助智能交通等技术手段,加强交通信息服务,压缩环城四区进入中心城区所需的路程和时间,方便现有城市建成区人流物流聚散,从而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的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一是积极支持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助力正在实施的科技项目实行产业化。特别是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项目,在政策方面要重点倾斜,在融资方面要放宽要求。努力促使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在中心城区生根开花。二是打造新经济试验场。充分利用城区集聚程度高、人流物流量大的优势,营造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和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培育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首店经济”,支持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中心城区首发和示范应用。三是针对企业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力量薄弱的现状,整合市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以及转型发展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招大引强培新,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一是在招商上注重“引强选优”,更加注重企业的产业前景,着力引进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产税规模大的国内外龙头企业、新经济企业等,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二是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微企业,针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破解“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政府方面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为细分行业增长点。三是建立以河西陈塘科技商务区、南开环天南大知识创新集聚区等现有园区为主体的招商引资方式。让园区以企业的身份出现于市场之中,通过建立企业主导模式,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引导相关企业落户,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在政府统筹协调、税收分配、考核体系等方面优化体制机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好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利用市级专项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实现各区分工和资源合理利用,防止产业结构雷同,实现错位发展。二是完善企业税收分配制度。按照保证存量,调整增量的原则,以招商引资的增量税源为重点,协商各区调整完善财税利益分配办法。三是改变招商行政主导模式,综合运用市场、产业、政策、法律等手段,通过强化约束,引导服务业产业布局协调、合理、互为补充。四是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考核体系。立足于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城区服务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等功能作用,结合各区实际,探索建立以个性化指标为主、基本指标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各区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资金管理,从而减少招商引资中过度竞争的现象。

猜你喜欢

城区天津市服务业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出土石器
如果画笔会说话?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