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模式的构建*
2021-11-02陈昌盛王石峰
陈昌盛 王石峰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体医结合”应要从医疗和体育的综合视角来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它是以全民健康为基础,以运动非医疗干预的方式实现全民健康的治理,其治理逻辑是:从身体运动——健康风险干预——促进健康[1]。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它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同社区之间的有机构成与联系形成了城市治理的空间形态,同时也是实施“体医结合”的有效载体。有的研究者从“体医结合”实践的角度,将社区体育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两者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通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技术及人员等优势来实现体育同卫生医疗部门在体质监测、保健康复、运动健身等方面的补充和配合[2]。
1 共生理论的概述
“共生理论”最先源于生物学领域,是指不同生物体之间为了生存需要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彼此间按照某种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它由两者之间的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四个要素构成。这种共生理念不仅仅存在于生物领域,从哲学的视角,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有机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普遍联系的关系,因此,共生理念同样也适应于不同社会的个体、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城市中,社区人群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构成了社区的核心内容,而社会共生关系是由人和人构成的组织,人们在社区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符合共生关系。从“体医结合”社区健康管理的视角,研究社区中的居民、体育指导者、体育组织及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管理者(物业)、社区管辖者(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所形成共生关系。
2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概况
2.1 社区体育组织现状
随着我国单位制的解体,城市居民由“单位人”转变成“社区人”,城市社区是建立在地缘、血缘、业缘和趣缘相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是社区居民社会生活的命运共同体,在生活习惯和心理上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社区体育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战场,而社区体育组织作为社区体育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将承担着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部分管理与服务职能,具有表现为:开展各种体育技能培训与竞赛、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讲授、体育文化的传播等。从体育社会组织分类来看,主要分为体育社团组织、体育民办非企业组织、体育基金会三类,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自发性和非营利性特征。在城市社区范围内,大体存在着在民政局审批和备案的正式体育社团和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3]。如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团队、晨晚苑点、体育网络组织等。
2.1 基于“共生理论”的社区体育治理模式
在面对“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体育治理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而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与实践起点,起着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自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身为国家战略,大健康观念深入民心,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运动来干预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如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城市也相继开展了运动干预防治慢病,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这种体育服务方式目前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体育与医疗资源相结合的配送式服务,从制度层面未建立体医结合的各方联动管理机制,因此,在城市社区构建“体医结合”体育组织共生协同发展模式是一条缓解公共健康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的有效路径。从管理学的视角,体现的是社区体育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它是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政策指导框架,通过大健康理念、专业知识、互联网技术、复合人才、待遇保障等要素的协同发展,构建以社区体育组织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业主、社区居委会为参与主体的四社联动管理模式(图1),以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体育治理格局,旨在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4]。
图1 共生理论视角下“四社联动”社区体育治理模式
3“体医结合”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发展要素
3.1 组织共生单元
在确定的组织环境内,共生单元它是构成共生关系的主体,是能量产生和交换的单位,能够为共生体共生发展提供的必要物质条件。在城市社区中有体育组织机构(正式社区体育俱乐部或草根体育组织)、体育指导者(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居委会、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保安等组织互动要素构成了多群基本共生单元,如体育组组与社区业主、体育教练员与社区业主、社区业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社区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是联系体育组织的纽带。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实施“体医结合”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路径。首先,观念融合,社区居民树立大健康观念,要深刻认识到“体医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预防基础慢性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资源融合,要充分整合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者的资源共融,如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医疗资源、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医生等;最后,技术融合,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社区体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科学有效的锻炼与监控。
3.2 组织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决定者共生系统的运作机制,对共生关系的形成以及共生系统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主要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和载体[5]。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业主、社区居委会之间的社会互动是需要国家政策为指导,健康需求为目的,体育爱好为趣缘,政府财政为支持、市场需求为通道、非营利组织为载体所形成的共生界面。根据结合方式的同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共生界面,不同的基本共生单元将会产生不同的共生界面,社区体育组织作为社区体育的主要管理与指导者,其主要职能是供给社区全民健身和公共体育服务并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以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开展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组织体育竞赛、宣传健康卫生知识等,而社区业主在体育方面的利益诉求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需求,这样两者之间形成的共生界面是有形的,即社区业主以体育“趣缘”为纽带组建生活共同体,促进社区体育的共生发展[6],同时也存在着无形的共生界面,如体育指导者与业主之间的心理沟通、信息反馈等。
3.3 组织共生环境
组织共生单元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是在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环境中产生并发展的,例如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上的供求关系,此外,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种协同关系,都是为实现社区目标而服务的。共生环境是指影响系统共生单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统称[7],根据这一原理,运用在社区体育组织共生系统中,体育组织共生环境则是指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整个系统运作依赖的外部因素,而且共生体与外界环境存在着正向、中性和方向三种基本类型。影响其外部发展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涉及社区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育政策、场地设施、活动经费、居民锻炼意识、居委会重视程度等,其中,社区体育指导者是体育组织共生环境发展的前提,场地设施、资金投入及居委会重视程度是共生环境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政策、管理制度是共生环境发展的法治保障,居民锻炼意识是共生环境发展的精神条件。上述因素共同影响着体育组织共生环境的发展质量。
3.4 组织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8]。它可以分为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前者包含点共生模式、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后者主要有寄生模式、偏利模式、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和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两种模式皆适用于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四者之间的共生模式。从共生行为模式来看,基于“体医结合”的视角,社区体育组织作为非营利社会组织向社区供给全民健身与公共体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9],两者目标一致,都是健康促进。然而,长期以来,社区体育与卫生服务都各自为政,缺乏知识、技术、管理、内容等多方的交流,因此,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佳组合,通过社区体育组织+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居委会在管理、服务、协调、评价、经费、监督等方面的联动机制,相互依存与协同管理形成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最终产生1+1>2 的健康促进效应。
4“体医结合”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系统的构建
在新时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人们呈现出生活节奏的速率化、出行方式的便捷化、居住结构的群体化、人际交往的理性化等特征[10],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演变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应对上述问题,“体医结合”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发展思路,WHO 指出,整合社区资源,营造健康社区环境,能对慢性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11]。体育组织作为社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体医结合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共生理论,建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系统模型,它包含了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图2)。第一,通过观念、资源和技术融合来搭建以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共生单元;第二,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互动以健康促进、趣缘、市场需求、政府推动、体育政策、非营利组织产生共生界面;第三,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生存是依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育政策、场地设施、活动经费、居民锻炼意识、居委会重视程度等外部共生环境;第四,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业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动发展是一种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图2 “体医结合”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系统模型
5 结语
“体医结合”是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运用共生理论构建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共生发展新模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促进,需要从顶层宏观设计出发,结合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实际,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明确参与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制定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治理框架体系。同时,重构体医人才培养体系,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社区体医结合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