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情况调查分析

2021-11-02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安徽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文/赵 聃(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全省制造业企业用工难问题较为突出,对全省制造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压力。本次调查通过向各市制造业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收到反馈的有效问卷合计125份。在行业分布上,样本企业包含了安徽省较为典型的制造业行业类型,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14 户、占比11.2%;装备工业(除汽车制造业)32户、占比25.6%;消费品工业15 户、占比12%;原材料工业8 户、占比6.4%;汽车制造业13 户、占比10.4%;其余行业43 户、占比34.4%。在经营规模上,2020 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为4 亿元及以上54 户、占比43.2%;2000 万元~4 亿元65 户、占比52%;300 万元~2000 万元6 户、占比4.8%。

一、突出问题

1.招工难进一步凸显

问卷调查反映,2018 年以来,企业普通操作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缺口人数及缺口比例均不断上涨。2020年,样本企业普通操作工人缺口比率为9.9%,较上一年增长0.8 个百分点;工程技术人员缺口比率为2.0%,较上一年增长0.1 个百分点。同时,有76%的企业反映近五年来企业招工越来越难,74.4%的企业表示目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见表1)

表1 样本企业近三年招工缺口情况表

2.用工成本不断攀升

2019 年,企业普通操作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月收入分别为4621元、5959 元,较上年增长10.9%、10.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8.1%,高于GDP 增速0.7、0.6 个百分点。2020 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企业从业人员收入仍然保持较快上涨,普通操作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月收入分别为4990 元、6435 元,均较上年增长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高于GDP 增速1.4 个百分点。企业除了需要应对员工工资的不断上涨外,还需缴纳随之增加的社保费用,导致负担不断加重。

3.人员流失较为严重

在工资收入水平逐年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仍然较为突出。2020 年,125 户样本企业共计离职操作工人22786 人、专业技术人员999 人,分别占上年样本企业相应人员总数的43.9%、9.3%。适当的人员流失属于正常现象,但一线操作工人离职率高居不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频繁流动,将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同时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势必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从学历结构上看,从业人员中高中、中专及同等学历所占比重最高,为40.5%;初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分别为29.5%、19%、11%。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不高,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年龄结构上看,总体呈现出“361”的特点,即30 岁以下、30~50 岁、50 岁以上人员数量分别占总数的30%、60%、10%左右,但有65.6%的企业反映,目前招工难度最大的年龄段主要为30 岁以下。长远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保持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长期稳定并不断优化还存在较大压力。

二、原因分析

当前,安徽省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是受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社会适龄人口减少等客观因素的叠加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从调查情况看,样本企业中,有93 户反映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招工难原因可以大致概括为五大类(见表2)。

表2 招工难原因情况表

1.社会适龄人口不断减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安徽省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为3781.5 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但与2010 年相比,15~59 岁人口数量减少了217.6 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5.3 个百分点。一方面,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人口老年化不断加剧,双重因素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双双下降,导致社会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

2.互联网平台企业兴起,抢占人力资源

近年来,由于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直播娱乐、互联网医疗等一批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成长壮大。这些新就业形态收入提升空间大、灵活性强、进入门槛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劳动者的思维和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新生代劳动力往往不愿从事艰苦行业和一线技能工作,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壮大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3.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来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如华茂集团的棉纺智能工厂每万锭用工由改造前的30 人降至目前的15 人以下,生产效率提高了50%。一方面,随着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的不断普及,传统生产流水线上技术含量越低、劳动单一率越高的从业人员面临的失业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加快推进,对具备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需求紧迫性不断增强,而现有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4.企业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虽然制造业从业人员薪酬待遇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从企业自身来看,受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出现经营困难的状况,再加薪更无力承受。另外,安徽省制造业企业大多处于行业低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企业生活功能设施配套也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工。劳动者对于薪酬待遇、劳动权益、职业发展、人文关怀、医疗保障等多方面要求逐渐变高,与企业可提供的现实相冲突,是导致普通操作工人留不下、技能型人才招不来的重要因素。

5.其他原因

除以上四类原因外,企业因其他各类原因导致招工难的有10 户,占比10.8%。如:高铁网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加剧了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造成本地劳动力向省内中心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外流,区域间的人才竞争加剧;企业所在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造成本区域内相同类型企业集聚,加大了人力资源的供应压力等。

三、对策建议

1.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向内“招”。做好各地区、分行业劳动力现状的全面摸排梳理,建立用工台账,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招聘活动,积极引导本地劳动力就业。二是坚持向外“引”。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完善“双招双引”调度、通报、考核、奖惩机制,高度重视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更多国际、国内人才来皖工作。三是积极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人岗匹配精准度,实现人力资源在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中介的作用,不断提升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水平。

2.持续优化就业结构

一是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引导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等各类产业均衡发展,满足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合理发展。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信息技术迭代升级契机,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激发企业活力,通过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措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以适应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合作。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培育建设一批省级示范产教融合型企业。三是创新网络培训方式。依托网络平台,打造一批优质在线培训机构和数字化培训资源,不断提升“互联网+职业培训”能力。

4.完善劳动保障机制

一是稳步提高薪酬待遇。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坚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建立健全职工选拔、培养、考核、薪酬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实现优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二是拓宽职工发展空间。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多通道晋升机制,合理规划职工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支持高技能人才参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等,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成长路径。三是完善人文关怀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解决职工实际困难问题,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
浅谈汽车制造业与航空制造业的异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企业巡礼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