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研究
2021-11-01刘杨子鲁雅倩林婉依周椀萌
刘杨子 鲁雅倩 林婉依 周椀萌
摘要: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影响,也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决定意义。因此,提升农村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至关重要。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根据温州市平阳县的区域特点,随机抽取245名农村小学班主任为调查对象,从积极情绪、意义、成就、投入、关系五个维度来了解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与总体幸福感进行对比。从总体来看:245名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幸福感与总体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教师的职务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基于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提升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相应对策,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总体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師队伍建设,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进程,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等。
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提升幸福生活指数的今天,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也是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班主任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农村小学仍然是我们义务教育的薄弱点,存在家长和学生的素质比较低、教育教学软件硬件条件比较差、新课程改革带来压力大、教师经济待遇偏低等问题,提高班主任的幸福感显得更加迫切了。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有四个特点即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和无限性。1陈艳华先生认为,教师幸职业福感就是在学生教育学科教学中,对幸福的认识,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理想,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状态。2
具体来说,本研究设计的问题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期望展示出平阳县农村班主任职业生活的真实境况,展示出农村班主任的真实心态。包括探寻温州市平阳县全县的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的整体状况;探究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等)下的不同表现。第二,探究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第三,探索平阳县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结论
文章随机抽取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45名农村小学班主任,采用兰晶3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从积极情绪、意义、成就、投入、关系五个维度来了解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与总体幸福感进行对比。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平阳县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调查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发现,感到非常幸福的教师人数为24人,占总人数9.83%;感觉幸福的教师人数为80人,占总人数32.8%;感觉比较幸福的教师人数为84人,占总人数34.4%;认为谈不上幸福不幸福的人数为48人,占总人数的19.7%;感觉到不幸福的教师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2.9%;感到非常不幸福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0.4%。由此可见,该地区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指数偏高。
(二)职业幸福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平阳县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总体幸福感普遍较高,感到非常不幸福的只有4人,占总人数的1.6%,感到不幸福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3.3%,认为这“谈不上幸福不幸福”的有40人,占总人数的16.2%,感觉比较幸福的有66人,占总人数的26.9%,感到幸福的有86人,占总人数的34.9%,感到非常幸福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17.1%。人均总提幸福感指数为48.19,55.3%的农村小学班主任都处于此水平中。
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的R2=0.584,说明班主任的总体幸福感可以解释职业幸福感58.4%的变异。Durbin-Watson统计量为2.201,比较接近2,表明变量之间相互独立。F=341.862,显著性为0.000<0.05,该地区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总体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我们建立的回归模型时有统计学意义的。并且得出这两者的线性关系,职业幸福感=31.062+0.752*总体幸福感。
(三)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对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职业幸福感与各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即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各维度与任教年级、教师年龄、性别、职称、担任管理职务、学历的关系。由本次调查所得,平阳县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只有在是否担任管理职位的意义变量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根据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只有担任职务的意义维度会影响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中,教学辅助的意义得分均值最高,其次是校级领导、一线老师和中层领导,中层领导的得分均值最低。
三、因素分析
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与总体幸福感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职业幸福感与总体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影响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最显著的因素为是否担任行政职务这一因素。笔者经过问卷与教师访谈后,对调查结果做出以下分析:
(一)教育信仰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小学班主任对教育事业、学生和班级工作的热爱,能引导小学班主任把自身的全部精力集中于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从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体验着生命的美好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的喜悦,催使自我成才,同时也促进学生成才。担任教学辅助职位的班主任教师通常是未定级的年轻教师,他们刚刚在教育这一行业扬帆起航,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憧憬和热爱往往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
(二)工作量的差异
造成不同职务的班主任会有显著幸福感差异的一大原因就是工作量大带来的压力。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导致其本身就不受教师亲睐,自愿当班主任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学生就学高峰期的到来,学校的各种形式的检查又特别多,许多小学班主任都是超负荷工作,有时候班主任事情多得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其中中层领导的工作量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他们作为在学校里有一定资历的教师,不仅在班级中要承担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任务,还要在学校中起到连接一线老师与领导班子的承上启下作用。这无疑在生理、心理都给他们增加了高于普通一线教师或者校领导的工作压力。
(三)人际交往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和谐的氛围对于缓解工作压力非常重要。作为幸福感最低的中层领导们,在人际当中,不仅要做到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愉快沟通,更是要起到領导班子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际交往的难度。而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关系可以促成学校形成京城有序、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因此,良好的集体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小学班主任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促进小学班主任的身心健康和谐。
(四)薪酬情况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温州经济发展迅猛,教育质量逐年稳步上升,但因为各中原因平阳小学班主任的津贴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兄弟县市区。甚至落后于金华、丽水地区,平阳县在温州五二市县三区中又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待遇津贴估计位于全市倒数。
四、对策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笔者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要从以下方面培育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一)维护声誉,提高福利
2009年绩效工资改革后,平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终于实现了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长年梦想 ,班主任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每月每人补助人民币280元,4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平阳中小学班主任和教师福利仍是温州市内兄弟县市区最低之一。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仍旧任重道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另劈蹊径,努力提升我县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使之安心工作。首先,必须重视精神食粮,慷慨精神福利,不断强化精神鼓励,经常鼓励。譬如,多一句问候,多一点笑容;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经常举行的座谈会、联欢会;写“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或“给班主任的建议”等等都会使中小学班主任感到心情的快乐,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同时,开源节流劈蹊径。平时加强与乡镇企业和当地政府的联系,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想办法争取资金;开发利用出租学校食堂临街店面、开办校内小卖部等营业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名人资源和家长资源,争取办学活动赞助经费;利用社会力量,与成人学校、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分享成果;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从而扩大办学规模,扩充生源,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数量。另外,做到节约水电开支,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关注教育细节;节约办公用品的开支,建立统一的采购机制和破损财物上报制度以及财物定期检查登记制度,有效节流。
(二)减轻压力,融洽关系
目前多数学校中小学,一个班级人数的人数在四五十人以上,甚至达到六七十人。班主任工作强度可想而知。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很难真正和所有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不用说因材施教了。因此,教育管理者应采取相关措施配足师资,合理安排班级学生数和班主任工作,努力实现小班化教学,减小师生比例,适当配备副班主任,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
班主任长期在同一个学校工作生活,机械重复着班级管理工作,社会交往活动较少,视野和思维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往往班主任之间缺乏沟通,从而造成了不应有的交流障碍。要增强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就要创建一个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氛围,加强人际沟通。为了创建和谐的人际氛围,教育管理者既要注意班主任间的沟通,也要关注管理层之间的交流。要注意信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增进理解,减少冲突。活动是最好的沟通平台,集体活动又又能增强中小学班主任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更具有凝聚力。
(三)开展以校为本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绝大多数中小学班主任对工作普遍存在有危机感,危机感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重,超负荷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应付,其次是学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和工作方法陈旧。面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危机感和工作性质不断变化的挑战,班主任需要的是观念、方法、知识等全方位的提升和培训。与同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实践工作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促使他们教育观念的提升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是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途径,而校本教研则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学校可以通过教研组、教科室的业务学习、课堂研究、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形式来促进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使班主任收获专业发展的喜悦,增强幸福感。
(四)以人为本,完善机制
以人为本,完善机制。以人为本的民主的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是当前校本管理的客观要求,它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和“班主任第一”的思想,改变以事为本,只“管”不“理”的错误倾向,把中小学班主任视为校本管理的生命,通过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完善班主任考评激励机制来增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和培养主人翁精神,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幸福感。对于在实现发展目标中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有严重失误者、后进者给予惩罚。无数的经验证明和客观事实说明,只要奖罚分明、奖惩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并且,相对的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班主任评价标准,在社会需要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下,使该标准能始终与时俱进,保持“常态” 发展。
(五)完善人格,保持健康
有个干了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说:“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做班主任做了二十三年,班主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超过了一切劳动,真的。”而有的班主任却总是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怎么也感觉不到工作生活的乐趣。有的班主任能从班级管理中从孩子身上获得快乐和幸福感,而有的获得的却是劳累和苦恼。其实,这正好反应出一个人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且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却也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因此,我们的中小学班主任需要人格塑造,通过培养和塑造,健全班主任自身人格,完善人格特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全的人格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此,学校要引导我们中小学班主任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通过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等形式来完善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品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面向全体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培训和学习。用具体的放松策略来调节生活,以及在感觉紧张时使用肌肉放松、冥想放松等方法来松弛身心,增强幸福体验, 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221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12(1):141
[3]兰晶. 基于塞利格曼幸福理论的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平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平阳政发[200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