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11-01郑振雄谢格格
郑振雄,谢格格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一、导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福建省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然而在推动高耗能、高污染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型上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绿色发展是时代的焦点,我国于2002年积极响应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从此走向对绿色发展的探索之路。对于绿色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绿色发展内涵。张旭通过追溯绿色增长产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梳理不同视角下对绿色增长内涵的界定,总结了不同条件下绿色增长的实现手段和路径[1];任相伟指出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演化出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并基于政策、技术与投资构建了绿色转型的动力模型[2];王勇指出,目前我国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评估评价、实践路径等领域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绿色发展内涵还存在争议,却也逐渐有一定共识,这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3]。
第二,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李晓西以12个指标为计算基础,构建了“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并测算了123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指数[4];孙翠平、袁怀宇、朱帮助、张乃明以及李雪梅等分别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估体系,并分别测算了安徽、湖南、广西、云南以及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等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5-9];林卫斌指出我国目前在评估绿色发展水平时泛化了绿色发展概念,并通过将绿色发展的边界严格限定在资源环境层面上,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指数[10]。
第三,绿色发展动力机制。Grossman和Krueger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不同的阶段产业结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影响[11];Oosterhaven和Broersma对部门结构和集群经济进行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12];Choi Y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衡量中国的生态效率,研究发现工业化水平对生态效率没有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投资和区域创新对生态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13];Lahouel认为生态效率分为资源效率和生态效率两个方面,并且基于DEA模型对法国17家服务业企业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公司发展规模与生态效率值成反比[14];Huang等提出大小城市的生态效益不同,大城市主要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生态效率的提升[15];郎雪雷以产业结构为切入视角,研究安徽省2007—2017年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16]。朱帮助引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绿色发展效率[17];郭付友对2005—2016年山东省17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与驱动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于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断减弱[18];董怡漩从6个方面提出了福建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体系,但并未给出实证分析[19];周蓉指出福州绿色经济存在顶层制度欠缺、产业结构限制和绿色转型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并未给出实证分析[20]。
综上,已有文献尚存不足:其一,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尚未统一,绿色发展的测算指标体系并不一致;其二,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尚未厘清,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理并未得到完整阐述;其三,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尚未开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测算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然后梳理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再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现状
1 . 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分析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结构各方面由相对不合理到相对合理的发展过程。纵观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发展过程,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长期高于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资源并未得到合理配置。借鉴干春晖等的测算方法[21],采用泰尔指数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角度来衡量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其测度公式如下:
式(1)泰尔指数TL为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指标,Y表示的是地区生产总值,L为就业总人数,n为是产业的部门数,i表示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TL值越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也越均衡。将福建省1981—2018年相应的数据①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代入式(1)中,计算结果见图1。
图1 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变动趋势
通过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测算,TL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逐年提高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1981—1985年,福建省产业结构TL值由0.268下降到0.157,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而在1986—2002年,产业结构TL值比较波动,但总体与1981年相比,产业结构趋向合理;2003—2018年,产业结构TL值由0.198 下降到0.088,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逐步提升。不过,近几年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平缓,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充分利用资源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
2.福建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对应经济发展阶段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借鉴潘颖等的测算方法[22],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定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2)Y表示的是地区生产总值,Y1、Y2和Y3分别表示第一、二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层次系数H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其数值区间为[1,3]。当层次系数H趋近于1,说明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而第二、三产业的占比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层次处于偏低水平;当H趋近于2,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占比,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当H趋近于3,说明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层次较高。测度结果见图2。
图2 福建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趋势
经过测算发现,1981年以来,福建省的产业结构整体上呈现向高级化演变的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替代第一产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加大;但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福建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测度分析
借鉴高迎春等的测算方法[23],将绿色发展效率指标分解为资源投入、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三部分,测算公式如下:
式(3)中V表示的是产品服务价值、M表示资源投入量、N'和N"分别代表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A、B、C分别表示源头循环效率、清洁生产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数值越大则相关生产环节的生态效率越高。进一步,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测算公式如下:
式(4)中L表示的是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对A、B、C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的量纲差异,得到A'、B'、C';将A'、B'、C'三者算术平均得到,L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越高。
式(5)中Q表示的是区域的绿色发展质量,S表示的是A'、B'、C'三者的标准差,而S与 的比值越小则表明A'、B'、C'三者的协调程度越好,相应的绿色发展质量越高。
式(6)中GDE表示的绿色发展效率(绿色发展水平乘以绿色发展质量),如果绿色发展水平越高且绿色发展质量越好,那么相应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越高。选取福建省1995—2017年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品服务价值,用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作为资源投入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作为污染产生量的指标,污染排放量指标选取工业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和排放量之和。对福建省的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发展质量和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测度结果见图3。
图3 1995—2017年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变动趋势图
由图3可知,福建省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387上升到2017年的0.611。1995—2008年绿色发展质量及绿色发展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而2008—2017年绿色发展质量以及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趋势比较波动。值得关注的是,2013—2017年呈现降低的趋势,特别是2014—2016年福建省的绿色发展质量和绿色发展效率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因此,福建省的绿色发展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内部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消耗能源较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同时林业等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第二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重化工业、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力、水力等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第三产业对能源的依赖较小,金融以及信息科技的进步发展也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产业结构从不合理到合理的调整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产业间的协调优化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共同促进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产业结构高级化体现在知识技术密集型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代替第一、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金融服务、教育行业等占比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促进高能耗、低效率产业的淘汰,加快发展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低能耗、高效率的产业,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绿色发展质量和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二)其他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1.高技术产业影响绿色发展效率
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提升资源利用率、带动经济效益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肖凯文指出在信息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绿色发展效率逐步提升。[24]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绿色发展效率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王晓田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趋势基本相同。[25]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资源消耗,而过度的能源消耗会阻碍地区绿色发展质量和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带动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3.城镇化影响绿色发展效率
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城镇人口的增加会耗费大量的资源,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王英等指出武汉城市圈新型城镇化对资源环境产生明显的单门槛区间效应,粗放式的城镇化不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6]不过,合理地提升城镇化水平也可能会带动地方教育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机理框架图4。
图4 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他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理
四、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为充分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衡量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引入高技术产业水平、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计量模型:
式(7)GDE为绿色发展效率,泰尔指数TL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层次系数H代表产业结构高级化,HTI表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PGDP是经济发展水平,UR是城镇化水平。另外,β0为截距项,β1,…,β5为回归系数,μt为随机误差项,t为时间下标。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基于数据的完整性,选取福建省199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②数据来源于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1.被解释变量
绿色发展效率(GDE)。借鉴方琳等的分解分析法[27],综合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质量,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
2.解释变量
(1)产业结构合理化(TL)。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结构各方面由相对不合理到相对合理的发展过程,考虑了产业间的协调程度与不同产业就业融合情况。
(2)产业结构高级化(H)。高级化主要是为了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益,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对应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低级化向高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
3.控制变量
(1)高技术产业水平(HTI)。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会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提升社会生态文明也具有重要价值,选取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重衡量福建省的高技术产业水平。
(2)经济发展(PGDP)。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能源消耗密切相关,而人民生活水平能够较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选取人均GDP衡量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
(3)城镇化(UR)。区域城镇化的发展体现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人力资本提升和空间优化布局等多个方面,选取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值来衡量。
(三)实证分析
为避免模型中出现伪回归问题,首先要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次进行协整检验,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效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1.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GDE、TL、H、HTI、PGDP、UR存在单位根,GDE~I(1)、HTI~I(1)、PGDP~I(1)、UR~I(1),TL~I(2)、H~I(2)。因此,相关变量是非平稳序列,以下采用格兰杰两步法进行回归及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对式(7)进行回归得到模型一;剔除不显著变量HTI,得到模型二,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产业结构优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
对模型一、二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原假设,从而变量之间均存在着协整关系。这表明福建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3.结论分析
由表1回归结果可知,模型一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控制变量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模型二剔除高技术产业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度TL的系数为-1.99,表明随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H的系数值为2.19,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绿色发展效率,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城镇化的系数为正,表明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五、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福建省应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效率。随着劳动力成本、能源、环境等压力的不断加大,福建省应以资源有效配置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大力推动重化工业向循环经济型产业发展、高污染产业向生态型产业转变,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地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二)注重环境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人均GDP水平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绿色发展质量和绿色发展效率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福建省未来应继续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不够重视环境代价追求GDP扩张的政绩考核导向,建立反映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的政绩考核体系,注重环境保护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投资转向低碳清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建设等方向,积极推进循环经济,鼓励低碳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城镇化水平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的影响。因此,福建省应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地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严格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降低资源紧张和环境损害的影响,不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构建生态良好型城镇发展格局,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控制城镇化土地开发程度,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扩大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空间。
(四)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对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影响不显著,折射出当前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贡献不够充分。因此福建省未来应着重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倡清洁生产。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新的产品工艺和产品服务,改造落后的技术设备等生产条件,从而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将绿色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福建省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