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1-11-01刘兰
刘 兰
(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胆结石是胆囊和(或)胆管结石疾病,属于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7%~21%的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存在胆总管结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三镜联合治疗(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但其预后仍未达到期望目标。临床研究表明,在手术治疗期间采用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基于此,我院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47.6±6.9)岁;结石直径在10.1~22.5 mm,平均结石直径(17.28±1.97)mm。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22~74岁,平均年龄(48.3±7.8)岁;结石直径10.2~23.1 mm,平均结石直径(18.13±1.56)mm。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彩超检查后确诊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达到手术指征者。
排除标准:①有胆囊手术史者;②肝肾及其他脏器功能严重不足者;③无法耐受手术和麻醉者;④存在认知、记忆障碍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治疗方法: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ERCP检查,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并测量胆总管结石直径后行取石术,观察患者术后病情,约一周后行腹腔探查及胆囊切除术,缝合胆道后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3]。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告知患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行常规胃肠减压术以及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等。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①定期清洁、消毒病房,按时通风,病房温度及湿度适宜。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选取适宜方式向其讲解与胆结石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③积极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术后恢复的担忧和焦虑,讲述手术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④术前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饮食习惯以及有无其他病史等。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以及B超等。术前禁水、禁食,并行常规胃肠减压术[4]。(2)术中护理。在满足手术条件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5]。(3)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选取舒适体位。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指导患者术后6 h后缓慢坐起并摄入流质食物。术后正确用药[6]。
1.4 观察指标
切口及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肩背酸痛等均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占19.57%,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占4.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即“三镜联合”手术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三镜联合”突破了传统治疗方式的盲目性与局限性,具有治疗时间短、痛苦小、精准度高以及更加安全有效的优势,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并发症仍有发生[7-8]。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兼顾术前、术中及术后整个过程,涉及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病情干预等,充分满足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占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加有效,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