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1-01蒲爱春
蒲爱春
(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心卫生院,甘肃 天水 741200)
口腔疾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达标而导致口腔细菌滋生,进而引起口腔炎症反应,破坏患者的牙周及牙髓组织,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周袋及牙周溢脓,严重者会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齿脱落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咀嚼功能[1]。应加强对口腔疾病的治疗研究,并探寻出最佳、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口腔症状,减轻口腔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临床预防干预是以生物、环境以及社会医学等理论为基础,为人类群体的疾病预防、促进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口腔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男患14例,女患11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33.0±1.5)岁;对照组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10~55岁,平均年龄(32.5±1.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口腔疾病类型给予基础口腔清洁、用药以及常规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预防干预。(1)风险评估。通过临床检查,准确掌握所患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同时调查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口腔疾病认知度以及其他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2)心理认知教育。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因素、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日常护理方法、各类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保持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属配合,给予患者以更多的鼓励,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要通过临床和家属的监督及鼓励,使患者每天坚持刷牙,保证口腔清洁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生活指导。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对口腔及牙齿、牙龈造成损伤,同时确保早晚刷牙,用餐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清洁。
1.3 观察标准
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日常口腔卫生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1.4 判定标准
预防干预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良好,口腔疾病症状彻底消退为显效;预防干预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得到很大提高,临床症状基本消退为有效;预防干预后,患者的口腔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指标评分对比
预防干预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预防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口腔卫生管理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2.2 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对比
预防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干预效果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wo groups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口腔卫生不达标以及饮食刺激腐蚀等因素,使口腔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2]。要加强对口腔疾病的日常预防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来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卫生管理能力,提高口腔疾病的治愈效果[3]。以往临床针对各类口腔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或手术等相关治疗,但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导致日常生活中未能达到合理的口腔管理以及合理用药等,严重影响口腔疾病的治疗效率[4]。临床预防干预是近年临床推广的一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措施,通过运用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及社会管理等管理方法,采用合理客观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预防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管理期间,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风险评估, 及时掌握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日常自我管理能力等,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干预计划;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认知教育以及生活指导干预,有效提升患者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度,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提高患者对口腔卫生管理能力以及遵医行为,通过一系列干预,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使患者的口腔疾病得到尽早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对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临床预防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